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在国际和地方层面,银行业监管框架都得到了全面改革,包括建立了新的流动性管理规则,提高了资本要求,以及广泛引入压力测试。2020年初新冠肺炎引发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是这些措施接受的首次重大考验。迄今为止,尽管有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措施的帮助,但银行系统已被证明具有韧性。
本文分析塞内加尔特定“无烟产业”及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的潜在贡献。本文发现,这种潜力巨大,可以通过采取某些政策进一步发挥作用,包括部门改革和鼓励投资以改善商业环境。
中国在斯里兰卡存在感的不断增加以及后者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使得这个印度洋岛国引发国际关注。具体来说,斯里兰卡的“一带一路”项目——汉班托塔港口开发项目——引起的争议和国际关注最大,尤其是在印度和西方国家。多个研究项目发现,对中国资金的普遍描述存在不少错误概念。
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全球发展势头增强,关注该领域最重要的两个参与者——中国人民银行和欧洲央行正在做什么将很重要。数字人民币和数字欧元有相似之处,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除了央行数字货币,像Diem这样私人开发的数字货币也在发挥作用。
随着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海上运输和贸易的不间断增长受到突然停顿的打击。即使2019年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这种增长也没有中断,只是减速而已。但2020年,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国际海运贸易量大幅下降了4.1%。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国际海运贸易预计将在2021年恢复并增长4.8%。
2020年在许多方面都是异乎寻常的一年,包括国际航运。在上半年陷入僵局后,中国在2020年下半年主导了全球交易。因此,在此期间,几个欧洲国家的封锁措施令外国对中国商品(包括电子设备和家用电器)的需求增加。这种趋势使得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欧盟主要贸易伙伴。
全球经济正在复苏。虽然这确实将以不平衡的方式推进,一些国家一定会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复苏,但今年全球整体国内生产总值(GDP)仍将增长5%左右。然而,根据德国安联保险公司研究部门的说法,经济的最终反弹可能将取决于七个因素。这些因素具有影响经济复苏的能力,其中一些会令复苏改善或恶化。
由大规模政府开支和新冠疫苗迅速推广带来的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已经在世界各地引发连锁反应,给与美国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带来光明的经济前景。但经济学家们说,美国即将到来的繁荣可能预示着世界将以两种速度从过去一年的异常经济下滑中复苏,这一差异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裂痕。
自2017年以来,中国企业一直主导着非洲关键基础设施的融资和开发。这样的主导地位加剧了外界对中国建筑企业的雇佣模式和动态的审视。相关研究显示,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工程的中国公司雇用的非洲工人确实要多于中国工人。
房地产价格走势往往与更广泛的宏观经济指标保持一致。实际上,通常,就像在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那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显著影响经济增长轨迹。这是否也适用于新冠肺炎危机?为回答这个问题,作者收集了欧盟房地产价格的数据。
基于疫情对欧盟各行业的影响,报告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欧盟经济有何影响?对不同部门分别产生了何种影响?二、危机给经济和价值链带来了哪些结构性变化,应将哪些价值链视为战略性的?三、经济复苏措施的全面程度如何,可在何种程度上满足欧盟各行业的需求?
世界不同地区的经济面临截然不同的增长前景,从惨淡的2020年统一快速复苏的前景已变得阴云密布。最新更新的布鲁金斯学会-《金融时报》全球经济复苏追踪指数(TIGER)显示,人们有理由对全球增长前景感到乐观,但也再度担心经济强劲复苏面临障碍。
标普全球评级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肖恩·罗谢近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率先复苏的中国将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尤其是绿色复苏作出更大贡献。
复苏和韧性工具是欧盟下一代复苏基金的核心,该工具将提供刺激增长的金融动力,同时成为经济转型的催化剂。如果这些目标得以实现,就能为更频繁通过共同债务为欧盟更大计划融资铺平道路。然而,由于各成员国在财政支助经济和减少开支的改革之间取得适当平衡问题上存在分歧,具体执行将变得复杂。
南海渔业正日趋安全化。尽管如此,一些专家指出,渔业不应成为争论的焦点,反而应是弥合沿海国家间分歧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南海各国能就渔业问题达成一致,它们也能消除分歧,并逐渐形成共识。本文评估了印尼决策者和利益相关方推进印尼与中国在南海进行渔业合作的可能。
作者分析了2020年第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长情况与从经合组织数据库中获取的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之间的关系。由于复苏速度将部分取决于消费者的预期,因此提高他们的信心对于一国在2021年过渡到稳定复苏至关重要。
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增加和疫苗推广进展缓慢,通过取消封锁措施,德国经济正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重新开放措施很可能伴随着再次封锁,至少是区域上的封锁,以遏制疫情传播。
疫情暴发后,发展中经济体的港口反复出现拥堵,这表明港口需要转型升级,疫情凸显出应用智慧系统势在必行。智慧港口利用共享数据平台、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规划管理船舶和卡车流量、集装箱堆垛、仓储、转运等核心业务,也可用于排除故障。最近的全球卫生危机表明,投资智慧港口系统和基础设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由于美国和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德国经济研究所将其对2021年和2022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了0.4个百分点,预计分别增长6.7%和4.8%。全球生产活动应该能够在2022年底前实现长期增长。
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在这个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贸易中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中国还是仅次于新加坡的对缅甸第二大投资国。据商界人士说,缅甸对华出口已经受到了新冠疫情的打击,政变可能会对贸易和投资产生进一步影响。
显示 12518 条中的 4461 到 44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