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手指轻触屏幕,点击进入线上相关展会的“云”平台,各式各样的展览产品令人目不暇接……近两年,随着云端技术完善、办展模式创新,越来越多的经贸展会实现了线上线下办展的交互与融合。“云展会”体现数字化时代市场主体新活力,为企业经贸发展与海内外经贸合作交流注入新动力。
中国贸促会29日发布第三季度中国外贸形势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各项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稳外贸政策实施效果在三季度开始集中显现。我国外贸企业信心预期明显增强,持续展现较强韧性。
如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价格机制改革取得哪些进展?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吸引外资?在29日举行的介绍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有关情况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作出回应。
第六届国际展望大会(巴厘岛2022)主论坛29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大会以“大变革与再融合”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印尼、中国等十余个国家的70多位国际政要、知名学者、商界领袖等各领域人士参加。
29日,国际展望大会(巴厘岛2022)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在印度尼西亚举办。会上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展望2022》报告。
9月27日,“一带一路”航线江阴—俄罗斯苏维埃港散集货直航项目签约仪式在江阴临港开发区举行。
9月27日9时35分,1列满载液晶显示器、汽车轮胎、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以及日用百货的中欧班列长安号驶出西安国际港站。这是今年开行的第3000列长安号。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1-8月,我国汽车商品进口金额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德国、日本、美国、斯洛伐克、英国、奥地利、墨西哥、泰国、匈牙利和韩国。
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8日10时06分,满载100个标箱出口货物的X8026次货物列车从上海铁路闵行站启程,驶向德国汉堡、杜伊斯堡,标志着中欧班列上海号开行满50列,当天也迎来了中欧班列上海号开行一周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何运安28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走深走实,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2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浙江省自贸办副主任、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胡真舫介绍:“两年来,我们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浙江谋发展’的初心使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了一批制度集成创新,打造了十大标志性成果。”
青岛海关28日发布消息称,当日,中欧班列(齐鲁号)“上合快线”开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简称“上合示范区”)至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专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稳外贸,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外贸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不断跃升,自2017年起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位,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也于2020年跃居全球第一位。中国外贸在过去10年迈上崭新台阶,交出亮眼答卷。
在秋意盎然的武陵山脚,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华溪村的村民们将一箱箱黄澄澄的面条搬运上车,这批540箱、重约8100公斤的黄精面条将销往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摆上当地民众的餐桌。
美国商务部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受进口额下滑提振,8月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连续五个月收窄。
在2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今年前8月,中国进出口规模达到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1%。中国外贸再次展现了较强的韧性与活力。
你知道什么叫“反向海淘”吗?就是海外消费者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购买中国生产的商品。从化妆品、服装到家具、汽车,外国人“购物车”里的“中国制造”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反向海淘”火起来,跨境订单如何保证时效?“单未下,货先行”的海外仓模式成为国货“走出去”的重要助推器。
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出口规模近年来快速增长,对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切实稳外资稳外贸、优化并稳定全球供应链、推动中国制造产品和中国品牌“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贸易组织2022年公共论坛27日在日内瓦开幕。与会人士将讨论贸易如何促进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及如何改进贸易规则和相关政策,以创建更具韧性、可持续和包容性的贸易体系。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雄安片区管理委员会27日消息,今年该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韧性强、活力足,1至8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08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全年增加约1.83亿元,增长超7倍。
显示 21655 条中的 3741 到 376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