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政客与选民互动的方式,并将继续挑战几个世纪以来围绕选民选举权的政治和个人内部规范。利用网络上不断增长的选民信息数量和多样性,政治家、政府和社会团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多工具推动议程和候选人。
近期,美国第二种新冠肺炎疫苗获得批准,这是一个可喜消息,但在数月之内,大部分公众仍无法接种疫苗。同时,减少痛苦最好的方法是治疗,如使用抗体药物。但现在,许多这类药物都停留在医院的货架上,无法送达患者手中。
现在还不清楚,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是否愿意在所有美国人都接种疫苗之前,为外国人接种疫苗。但预计他将重新带领美国加入世卫组织,并参与其他多边努力抗击疫情。这些行动符合美国利益,并有助于使多边主义成为疫苗民族主义的解毒剂。
本文在对中等收入国家援助角色提出质疑的背景下探讨援助问题。援助可以用于中等收入国家,以支持经济发展和更广泛福利。但是,适当的援助工具对援助有效性至关重要。
过去10年,数字货币和支付工具——包括加密货币、全球稳定币和央行数字货币——成为了对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产生潜在巨大影响的重要创新。尽管影响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和形式的因素很多,但鉴于最近人们对数字法定货币及其促进货币国际化潜力的关注,本文主要关注央行数字货币。
非洲现在占世界极端贫困人的一半以上,而且拥有年轻、有活力的人口,到2050年其人口将占世界人口26%。电子商务或数字贸易可以成为促进贸易、创造就业、提高收入和减少贫困的强大工具。本文通过借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经验,探讨电子商务在支持非洲减贫和可持续、包容发展方面的潜力。
几十年来,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被视为一个坚定的全球主义者,支持与中国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然而,如果他希望修复在特朗普任期受损的中美关系,将面临巨大障碍。
世界各国、州和地方政府、行业、投资者、保险公司和民间团体都需要更多地获取气候数据和分析,为重大决策提供信息。好消息是,已经收集到的信息足以让人们有信心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本文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和建议美国联邦政府在收集和管理气候数据方面采取怎样的行动,以便为下一届政府提供指引。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不仅事关双边,更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中美建交40多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持续发展。但令人遗憾的是,近来中美关系一直呈螺旋形下跌,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为严峻复杂的局面。
中国希望成为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控制重大事件的流程。而对美国来说,重要的是要继续扮演好一个积极的全球角色,尽管国内的问题目前已让它焦头烂额。
疫情暴发后,美国援助计划的快速扩张,使大量资金流入,有效帮助低收入家庭克服了疫情造成的困难。然而,大规模福利增加带来了潜在问题,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对家庭造成伤害。
在向拜登政府过渡和向疫情新阶段过渡阶段,推出有效疫苗为重建这一美日卫生伙伴关系提供黄金机会。从战略上讲,应对疫情下一阶段的方式将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美日领导作用也将在亚洲地区层面发挥作用。
撒哈拉以南非洲很重要,且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会更重要。美国决策者应与该地区接触,以确保美国将有能力充分利用出现的任何机会,并在必要时尽一切可能避免不利结果。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重置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关系创造了机会。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和美国正陷入一场规模空前的战略竞争。这种“系统冲突”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安全和政治。许多分析和评论有一个错误假设,即中国和美国正在竞争第一的位置。本文详细介绍了中美落后和可以做得更好的3个方面:分别为技术创新与传播、社会分层,以及健康。
“全球城市”是国际经济中特别重要的节点,因为它们提供金融等专业服务,并充当创新中心。因此,拥有更多国际化城市的国家可以更好地从资本和人才国际流动中受益。随着中国近几十年快速发展,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具有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许多新全球城市,如深圳,在全球商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上,地中海地区是美国和欧洲的活动舞台,但近年来大地中海地区见证了俄罗斯和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可能危及美国和北约的行动空间。
随着美国经济在因新冠肺炎疫情被迫关闭后重启,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强烈要求提高医疗供应链的韧性。医疗供应领域的制造商、美国政府和外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新政策,调整全球供应链,以解决暴露出来的缺陷。
网络安全已成为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的一个关键方面。欧盟和韩国认识到有必要通过增强网络安全可恢复力和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当前和长期网络安全挑战。为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实现提高网络空间可恢复力和信任的目标,2020年10月6日至7日,欧盟与韩国进行了网络磋商。
在许多低收入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有可能从国内来源获得更多收入,但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阻碍了具有收入潜力措施的实施。本文分析了政治变量在2000-2015年45个新兴市场和低收入经济体实施结构性税收改革中的作用。
作者用3个不同世纪的4次全球性疫情检验这些预测:1889年、1918年、1957年和2009年暴发的流感疫情。作者发现,在所有情况下,即使在疫情暴发前国际流动大幅减少50%,疫情也只是晚到1-2周,最终死亡率没有明显下降。因此,为减少今后大流行病的危害而对跨国流动采取永久性限制措施的理由并不充分。
显示 4929 条中的 3781 到 380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