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的虚假信息攻击是数字生态系统中最严峻的挑战之一。随着社交媒体生态系统不断壮大,以及人们能够利用越来越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传播信息,快速的虚假信息攻击将会在线上领域反复出现。应对这些攻击需要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要在数据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评估在线资源的可靠性。
中美两国应对疫情的方式将对疫情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两国应明智地让世界各国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疫苗。然而,具体是哪些国家获得疫苗,何时获得,以及与疫苗相关的外交措施,都还有待了解。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利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提供医疗保障,并提供健康监测技术。
拜登政府最近任命的高层都是坚定的国际主义者。美国可能会允许世贸组织重新发挥作用,但国际贸易协定不太可能是其优先事项之一,而开放、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的忠实拥护者将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雄心。此外,美国的朋友和盟友对于让美国重新就国际事务发挥主导作用已经失去了一些热情。
仅仅在过去的几年里,印太地区已经成为一个日益活跃的国防创新环境。中国快速的军事现代化促使其他印太国家进行了类似的技术投资,而该地区目前正处于中国和美国之间地缘政治和军事竞争的核心。这种显著的加速可能会影响这个大国竞争舞台上的力量平衡。
随着各经济体在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后寻求重建,人们有机会加快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本文指出,来自采掘业的收入可以为这一努力提供关键资源。
新冠肺炎疫情疫情暴发的早期阶段,世界银行预测,流向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汇款将减少23.1%。由于该地区的经济和家庭已经习惯了接收高达480亿美元的汇款,汇款的大幅减少——再加上贸易中断、投资中断和油价暴跌——对其构成了生存威胁。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言论再次引发讨论。他说,无论未来谁入主白宫,欧洲都需要行使更大的防卫“主权”。作者认为,马克龙是对的。不过,在过去几十年,其他领导人也表达过类似情绪,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最新呼吁能否带来实质性变化,让欧洲成为一个可靠的、独立的安全参与者,尚待观察。
经历特朗普任期4年的误解和不信任,欧洲领导人欢迎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并及时提出要与新一届美国政府制定新的跨大西洋议程或“新协定”,涉及新冠肺炎、气候变化、国际安全等一长串问题。
新分析发现,中国碳排放最早可在2026年达到峰值,并有望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愿景,同时产生近1万亿美元的净经济和社会效益。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必须在未来5年集中精力解决4个关键问题:转向清洁的发电能源,提高工业能源效率,运输部门电气化,以及使用碳捕获方法加速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的过程。
美国军工行业在科学、工程和创新方面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然而,如今,它很难留住自己的技术人才。美国防务组织面临着技术人员入职、利用人才支持国防任务,以及在防务组织内发展和提升技术人才等问题。
在美国国内政治仍僵持之际,“拜登效应”在欧洲持续发酵:先是欧盟放出风来,准备与美国讨论一个“新跨大西洋议程”并“协调对华立场”;并非巧合的是,北约几乎在同时也重点讨论了“中国带来的重大挑战”。
美国即将迎来新一届政府,中美关系有望改善吗?诚然,中美关系的警报并未解除,转身不易,时光不会倒流,但也不能被宿命论缚住手脚,需要的是冷静与智慧,校准方向,翻山越岭,才能共同开辟新未来。
本文审视了隐私、人工智能、政策和医学进步的交叉问题。通过对高级军事领导人、技术人员、医疗专业人员和学术界的采访,本文调查了在国防部医疗保健中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潜在影响。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公共政策文件和相关技术研究,以发现政策解决方案,并强调针对这一问题的创新补救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已将儿童保育问题置于许多美国人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疫情冲击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即儿童照顾者和工薪家庭在疫情期间如何生存。为此,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了解疫情期间工薪家庭享受带薪休假的情况,以及疫情对儿童保育需求和安排的影响。
为应对大国竞争并创造就业机会,美国国会内部出现了限制性采购规则的想法。但这可能不利于强大的国防、经济繁荣、竞争力以及与盟友和合作伙伴的合作能力。
铁路为世界各地人员和货物流动提供了便利,可以增强市场活动,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对全球铁路基础设施发展的广泛支持,为其提供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以及获取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独特机会。
在制定未来四年外交政策重点时,拜登政府应特别关注西半球。在民主、经济发展、移民政策、贸易等问题上,拜登政府可以直接发出一些关键信号。
过去20年,美印关系稳步改善。当前,新德里的政策圈已经开始强调拜登以往的亲印政策。拜登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记录被视为完全正面,许多人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外交政策”总统。拜登阵营传递出的初步信号不仅在印度,在印太地区所有伙伴那里都受到欢迎。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巨额贷款,中国放贷如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可大大解除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此外,要使“一带一路”倡议更具包容性,就要吸引更多发达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份公共产品,在这个平台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可参与进来,也都可从中受益。
在庆祝签署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由15国构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数日后,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宣布,中方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此举让所有人感到意外。
显示 4822 条中的 3761 到 3780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