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去十年取得显著进步,但若想让美国经济深度脱碳,仍需要进一步创新。经济学家考虑使用碳定价工具——碳税或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但目前没有一个全面的、全国性的碳定价倡议,预计近期也不会出现。
网络空间对国家和经济安全有着实实在在的威胁。然而,公开披露知识产权盗窃事件的情况却极为罕见。鉴于很少有企业披露其因网络相关的知识产权盗窃事件而造成的损失,公众似乎有一个悖论:政府官员介绍了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盗窃行为所带来的具有毁灭性后果的前景,却很少有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盗窃受害企业的公开例子。
中国近来出台的非二氧化碳减排政策可使其在2015年至2030年期间避免3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这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但还可以做更多。若中国采取更具成本效益的行动来解决非二氧化碳排放源的问题,它可以在此期间再减少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中国通过制定政策来控制非二氧化碳排放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它必须走得更远。
8月,中美科技竞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尽管华盛顿仍在讨论技术和经济上与中国脱钩的相对优点,但这种讨论或已没有意义,因为中美脱钩已经开始。为捍卫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决策者必须升级其工具包,以确保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能够抵御震荡。总之,脱钩只是与中国技术竞争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要实现《巴黎协定》在21世纪末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很可能需要部署减碳技术。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应避免陷入碳密集型燃煤发电技术的泥潭,并实现从高碳发电向低碳发电的平稳过渡。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专家Simon Johnson在《英国退欧,美国从中受益还是受害?》一文中指出,英国投票退出欧盟已经动摇全球金融市场,英国中短期经济增长前景被严重削弱,而且此事对欧洲其他地区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显示 4806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