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元认为,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也是打好“生态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7日做客新华网2018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在访谈中,李曙光就中国白酒产业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五粮液在推动白酒产业和文化走向世界方面的实际举措等话题谈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互联网企业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近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对记者表示,京东的海外布局会跟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投资与合作,促进中外品牌的双向流动。
2017年,新华社启动了 “民族品牌工程”,旨在充分运用新华社的报刊集群、网络媒体集群以及广播、电视和户外大屏等全媒体资源,为我国优秀民族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提供载体和渠道。这是我国品牌建设的大事,民族品牌建设的幸事。这个工程由“国社”来实施,对民族品牌的传播具有天然的优势,也彰显了新华社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
从提升软实力的角度出发,一国的软实力首先还表现为本国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对自主品牌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我们相信,随着国家“中国品牌日”的设立,随着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进一步实施,中国的民族品牌一定会日益强大,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品牌,这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大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建设世界品牌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推出正当其时。
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民族品牌向国际化道路崛起也并非异想天开,然而品牌的强大终究离不开国家的强大,品牌的国际化终究绕不过国家的实力化。中国品牌日和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的出现,定将成为助力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同时加速中国品牌尝试国际化的征途和进程。
新华社响应国家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号召,依托自身丰富的媒体资源、强大的传播能力和权威的智库力量,在国家品牌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推出“民族品牌工程”,助推民族品牌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对打造民族品牌、为民族品牌实现全球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战略实施路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8日在此间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全球化分工和布局阶段,逆全球化中断现有供应链体系成本高昂、得不偿失,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始终是卡特彼勒最重要的市场,美国卡特彼勒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昂普尔比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正是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抱负、优秀的中国企业家们,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精神推动着中国经济车轮往前转动,中国才有了今天经济强国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才有了当前中国的民富与国强。因此,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以及他们带给整个社会的推动力量、牵引动力和表率示范,带给社会的巨大财富和进步的源泉动力,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看,任何时候都应该尊重,任何时候都应该弘扬、都应该保护。
当新能源汽车迎来重重利好,其上游备受资本和产业追捧的时候,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生产商和锂行业前三强之一,天齐锂业的“先锋”崛起,背后的密码是什么?记者采访了天齐锂业创始人、董事长蒋卫平。
近年来,融资租赁业在国内迅猛发展,对实体经济融资的带动作用明显,一批优秀企业也快速成长,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强海外布局,不少企业全球业务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前列。分析师日前就我国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前景等问题专访了天津渤海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任卫东。
9月9日在深圳举行的二十国集团智慧创新论坛暨2017全球创新者大会上,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在分享ofo的全球化布局经验时表示,“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全球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做好很多的准备。对于共享单车来说,需要准备好两个部分: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样的自行车;共享单车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我国为什么会迎来海归人才归国潮“拐点”?这些海归人才将为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乃至“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哪些利好?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秘书长苗绿,试图剖析海归人才归国潮“拐点”背后的深层原因。
孙建斌,33岁,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厄瓜多尔地区党支部书记、圣埃伦娜水利工程项目总经理。参加工作12年来,他始终奋战在中国三峡集团国内外项目管理的最前线,是集团公司国际版块中坚力量的杰出青年代表。
自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资金融通成为国际社会热议话题,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证。中国进出口银行自成立以来,在支持“走出去”战略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发挥了导向和撬动作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美首轮全面经济对话即将于2017年7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此次对话对落实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海湖庄园达成的共识,检验中美百日计划落实情况,探寻下阶段中美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丝绸之路”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近期关注的热点。在对丝绸之路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反思性地探究“丝绸之路”本身作为事件、传统与名称的三种意蕴,并注意到既有的“丝绸之路”话语本身所蕴含的欧洲知识范式与单向视角。
“一带一路”亚欧合作将放大中欧经贸合作的空间,有利于加快亚欧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消除欧盟官员的某些疑虑,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推进“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与亚欧合作的融合,是一个务实选择。
显示 840 条中的 781 到 80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