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核安全挑战或大幅加剧,因为政府可能未完全掌握它们在看似无关的问题上采取的疫情应对政策的后果和溢出效应。例如,疫情制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进而将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也将影响敏感核设施中的工作人员,进而带来潜在的内部威胁。
如果印度和其他国家不最终淘汰煤炭,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的目标将很困难。然而,印度政府仍将煤炭视为未来的发电来源。美国和国际社会需要提出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提议,让印度改变有关煤炭的路线。
近年来,丹麦稳步成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领导者和榜样。自2010年以来,丹麦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速度超过欧盟平均水平。考虑到丹麦曾经是一个重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同时也是一个严重依赖煤炭发电的国家,这种转变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巴基斯坦需要通过摆脱化石燃料为全球气候议程做贡献。不难看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共同愿望。本文探讨了与未来煤炭投资相关的风险,以及中国在帮助巴基斯坦实现其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能源部门目标方面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实现碳中和涉及政府、企业及个人行为,需要开展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全社会的行动。要明确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社会转型之变,是未来国家间、企业间技术产业竞争的新高地。
2020年标志着德国开始全面淘汰以煤为基础的电力生产和煤炭开采。德国逐步淘汰煤炭的方式可能代表了其他部门和其他国家产业转型过程的最佳实践模式。要遵守旨在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的欧洲绿色协议,逐步淘汰煤炭将不可避免。
美国拜登政府已经在海上风力发电上押下重注,将该技术提升为值得战略关注的一系列选项之一。这表明拜登政府认识到海上风力发电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创造良好就业机会、推动相关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在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潜力。
迄今为止,美国对俄罗斯实体实施的制裁未能阻止“北溪-2”项目发展,这引发了美国政府是否会制裁为该管道提供服务或认证的德国和其他欧洲公司的问题。在柏林和拜登政府都寻求重建良好关系之际,此类制裁将引发与德国争议。如果美国和德国希望避免“北溪-2”项目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两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虽然阿联酋离开欧佩克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它将遵循自己的国家利益。如果它认为集体削减产能是在阻碍,而不是推进其目标,那么阿联酋准备退出欧佩克并非不可想象。目前看来,欧佩克更有可能达成妥协,让阿联酋留在组织内。
尽管存储容量限制和高成本一直是扩大电池使用量的主要障碍,但近年来的技术进步以及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容量的成本降低带来了可观的新潜力。一个重要突破是大型电站级电池储能系统,该系统可以在商业基础上存储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的大量能量。
本文分析了最近疫情引起的石油价格冲击对3个受冲突影响的脆弱国家的影响。本文列举了“资源诅咒”理论与“食利国家”理论对石油-冲突关系的不同解释。最近的价格暴跌及其对南苏丹、利比亚和伊拉克冲突的影响为分析提供了经验支持。本文认为,这两个理论中的稳定和破坏稳定机制在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发挥着作用。
2020年或许是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决定性时期。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一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全球经济按下了重置键。自疫情暴发以来,越来越多国家、城市和企业宣布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
在不重塑市场并确保可靠性情况下,加速间歇性电力增长,这是人们最不需要的能源政策。然而,这正是美国所拥有的能源政策,并不是因为这对国家有好处,而是因为人们过分关注国内减排目标。尽管未来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具有明显吸引力,但整合更多风能和太阳能的挑战正变得非常突出。
德国是参与乌克兰能源部门转型最活跃的国家。德国或会利用其在乌克兰的参与度与美国就解除“北溪2号”项目的制裁进行谈判。波兰与美国可以在核能、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在乌克兰推广另一种更便宜的能源转型模式。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是英国电力供应最环保的一年,近60%电力来自低碳来源。海上风力发电现在是英国绿色电网背后的驱动力,每年增长约1/4,已经为英国提供17%的电力。海上风能的巨大成功为英国政府指明前进方向:利用市场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现在是时候运用同样的市场竞争来让英国放弃天然气了。
尼日利亚立法者正在寻求通过一项石油行业法案,该法案将重组该国石油行业。自1999年以来,该国多次尝试通过石油行业法案。但政治阶层和行业领袖从未就此达成共识。在国际油价低迷、世界范围内逐渐远离化石燃料、以及该国普遍存在安全和其他危机背景下,布哈里政府似乎认为,现在是通过该法案的好机会。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尽管太阳能和风能发展起点较低,但这些新可再生能源投资正在迅速增加。发展援助在这种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为对新可再生能源等发展援助越来越多用来调动私人发展资金。这一变化是随着新可再生能源技术成熟而发生的,这使得它们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印度正处于能源转型风暴中心。需要在实施多电力部门改革的同时,让数亿人获得能源,并且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能源技术创新,以及能源生产和交付商业模式和经济快速变化的时代。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世界上许多的不平等问题,包括疫苗获取和治疗方面的不平等。疫情还暴露了各国能源匮乏的问题,给分发疫苗带来物流挑战。近期,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召开了一次能源和公共卫生专家研讨会,研究能源获取与卫生结果之间的联系,以及能源在与疫情相关的医疗保健基础设施中的作用。
欧盟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不仅是改变欧洲大陆能源、消费者和旅行习惯的革命性举措。它还要求欧洲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如今,欧盟能源构成中有约70%仍以化石燃料为基础,可再生能源的贡献率还不到15%。如果欧洲绿色协议获得成功,这种情况将在未来30年内完全改变。
显示 1818 条中的 881 到 9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