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将在2027年前建成煤炭生产储备系统,以稳定价格和确保煤炭供应,到2030年力争形成3亿吨的可调度产能储备。
本文通过生命周期评估和技术经济分析,探讨在中国煤化工行业现场部署绿色氢和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和成本。
中国已经确立自己在海湾国家能源转型中重要合作伙伴地位。中国和中国企业与海湾国家在石油和石化领域建立了联系,并逐步向可再生能源领域高附加值投入转型,成为海湾国家在中东及其他地区规模最大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投资者。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海外电力项目中取得了重大进展。预计投资价值约2000亿美元,300多个项目装机容量128吉瓦,相当于澳大利亚2022年装机容量的1.3倍。
目前,有近200个“一带一路”倡议可再生能源项目投入运营。据估计,近四分之三“一带一路”倡议新建项目是可再生能源,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不到20%。这是积极的。
本文简要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能源领域的投资,以找出中国在海外投资时可能遵循的潜在趋势和举措。
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核电再度兴起,中国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以及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举措使其处于民用核技术的前沿。
本文探讨能源贫困这一复杂问题及其各个方面,包括能源获取和可负担性,还探讨了解决能源贫困,以及能源贫困与气候变化政策之间可能存在的权衡。
2022年,新增装机容量的近44%安装在中国,中国新增装机容量达到惊人的106吉瓦。这几乎是该国2021年增量的两倍。中国平均每月增加9吉瓦或每天增加300兆瓦。
旨在实现气候目标的政策必须考虑到电网可靠性需求。能源转型需要规划和协调在向更清洁电网过渡期间维持可靠电网运行的发电资源类型,以及能够实现完全脱碳电力系统的特定资源类型。可靠电网运行需要资源充足性和运行可靠性。
全球金融危机或新冠疫情等带来的严重经济放缓如何影响绿色能源和“肮脏能源”的构成?经济衰退期间的创造性破坏会导致能源结构的持续绿色化吗?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此进行了分析。
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会谈中,近120个国家承诺在七年内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到目前的三倍。
功率远超内燃机的“量子热机”的研发正在引起关注。据说,利用量子不可思议的神奇运动,能够创造出接近于零损耗的理想引擎。如同蒸汽机带来了工业革命,量子技术的普及也可能给未来社会带来重大变革。
清洁能源转型的预期需求将以各种方式扩大对关键矿物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到2040年各国需要增加或更换8000万公里输电线路,以实现当前气候目标,这需要大量关键矿物投入。西半球在满足这些预测需求高峰方面至关重要。该
欧洲能源安全可以说建立在两大支柱之上:安全的供应链和高效的能源利用。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成功地将欧洲从对能源的依赖中解放出来,并增强欧洲经济的弹性。
2020年原油价格受新冠疫情影响暴跌、2021年为克服危机而实施复苏措施,2022年发生地缘政治冲突,石油市场经历特殊的三年。
欧盟应与地中海国家建立双赢伙伴关系,部署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投资尖端技术,并加强基础设施连通性。
本文评估了迄今为止欧盟氢能外交的关键要素,并围绕其国内层面的四个方面和国际层面的另外四个方面提出了一条现实、灵活的替代途径,以协调全球脱碳和经济发展与欧洲工业竞争力和能源供应安全。
地中海成为欧洲南部的发电站并非板上钉钉。欧洲必须启动一个新能源市场。而同时增加需求和供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行为。
东盟各成员国要想实现净零排放承诺,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转型迫在眉睫。
显示 1790 条中的 141 到 16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