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企业承建的纳米比亚首个电网侧储能项目——奥姆布鲁电化学储能系统项目首批设备10月14日顺利抵达该国西部鲸湾港,标志纳米比亚在电力系统现代化与清洁能源转型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10月15日,斯堪尼亚如皋工业生产基地开业仪式在江苏南通举行。这是自2020年中国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后,首批新建投产的外商独资商用车生产基地。
记者从上海边检获悉,首批来自钱凯港的第八届进博会展品10月15日顺利抵达上海。上海边检机关联合口岸单位开通进博会展品通关“绿色通道”,助力展品安全准时入境布展。
截至10月14日,自2013年开行以来,由呼和浩特海关监管、经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货运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已达2057.2万吨,开行列数近2.1万列。
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本届广交会已有超24万名采购商预登记,到会头部采购企业预计超400家。
伊尔比德市人口不到60万,哈桑体育城位于该市南端,是中国援建约旦的第一个大型项目,于1990年落成。体育城每天清晨5时对外开放,夜里12时关门。每到傍晚,这里都会迎来许多像迪亚巴特一样来休闲放松的市民。
中欧北极快航是全球首条专门针对跨境电商与高附加值货物所开辟途径北极的集装箱航线,同时也是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成果。
郑州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达1091.5亿元,东盟成为河南第一大对外贸易伙伴。这一趋势在2025年仍在延续,前8个月双方进出口达743.1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农产品进出口增长超过50%。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10月14日说,北方航道货运量2024年达到约3790万吨,2025年预计增长约20%。
“十五五”期间,北京将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提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服务能力。力争到2030年,北京“两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6亿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250万吨以上。
以“深化国际合作机制 共促贸易安全便利”为主题的2025“一带一路”海关食品安全合作会议将于10月15日在上海开幕,目前准备工作已就绪。
安哥拉电信、信息技术和社会传播部长马里奥·奥利韦拉10月13日在罗安达表示,安哥拉政府鼓励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在该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领域的投资,并将持续推动企业部门数字化转型,营造有利于投资与合作、促进长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巴中企业家委员会2025年年会10月13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与会的两国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代表认为,双方正不断深化在创新、清洁能源和气候融资等领域的合作,期待未来共同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历时20天,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航线首艘货船10月13日晚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该艘货船从宁波舟山港出发,满载约4000个标准箱,将陆续在英国、德国、波兰和荷兰的港口完成卸载作业。
协定生效后将有效维护两国在对方国家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降低双方企业和人员的社保缴费成本,进一步促进两国经贸关系、便利人员往来。
截至目前,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线路已分别达127条、89条,运载货物从最初的电脑、手机等,扩展至新能源汽车、工业机械、粮油等200余种产品。
10月13日,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全体大会在上海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嘉宾齐聚这片创新热土。这是自2004年首届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举办之后,全球工程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国。
10月13日,以“文明交响 和合共鸣”为主题的“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开幕式在此举行。来自10个国家的市长、市长代表、驻华使节、青年汉学家等齐聚敦煌,聚焦文化城市治理的机遇与挑战、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发展等议题展开对话。
10月13日,伴随嘹亮悠长的鸣笛声,一列满载家电产品、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亚班列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天津集装箱中心站出发,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驶向哈萨克斯坦等地。
“非洲母亲新农场”是由中国湖南省妇联牵头,联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袁氏种业公司推动的对非农业合作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培训与资源支持等方式,帮助非洲妇女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减贫与性别平等。
显示 44262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匠心守艺 传承徽派插花艺术
今年前8个月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超20万标箱
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开幕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