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缅甸具有影响力,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地区主要大国依然在保持观望,更多地以观察员的身份在缅甸危机中发挥作用。这些国家中的一些国家针对缅甸政变发表了措辞严厉的声明甚至发起制裁,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方表现出足够自信来打破现状。
欧盟想遏制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为了对抗北京的“一带一路”倡议,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周三提出了一项金额数千亿欧元的倡议,以便在未来6年内促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冯德莱恩宣布,这项名为“全球门户”的倡议将在2027年前调动3000亿欧元资金。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份最新报告说,美国应该采取切实措施,扩大与中国在卫生安全领域的合作,在上个月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基础上增强它们在该领域的关系和势头。
德国标准化学会政府关系负责人西比勒·加布勒飙升,中国正在朝着世界强国的方向大步迈进,因此,我们所有人都越来越关注这会造成哪些影响。在和中国做交易时,中国标准自然越来越重要。
一条连接中国和老挝的铁路将于周五正式开通,为一个迫切希望摆脱贫困的内陆国家打开大门,并将其打造成北京“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在如何通过规划促进技术发展方面,中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例子。国家的力量已成为制定指导方针,并采取措施在与生产过程的持续联系中促进科技进步的基础。本文旨在分析2006-2020年中国的技术发展战略。
中国一直处于私营和公共部门支付技术革命前沿。中国科技公司成功用科技二维码系统取代以银行为基础的磁条卡。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央行数字货币,随后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行动,似乎是为引导中国支付系统远离这些科技公司。中国支付技术所发生的,是一场私营部门创新与政府控制,大科技公司与大银行之间的角逐。
数字人民币的集中管理模式和“可控匿名性”具有很大潜力,有助于保障中国央行对金融系统大数据的控制能力,加强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中央银行未来将成为控制所有交易数据的唯一实体,而第三方支付巨头只会在绝对必要情况下,对数据进行访问,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交易。
本报告旨在通过提供有关中国在格陵兰岛的采矿项目的一些详细信息并深入探讨以下问题,寻求为围绕中国在格陵兰岛的角色的辩论提供信息:中国企业为何要在格陵兰岛投资矿业项目?他们是如何获得相关权限的?项目进展如何?中国国家行为者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这些项目?
西方的问题是,它总是一厢情愿地看待中国。如果后世的历史学家回首西方的这种“中国应当同西方一样”的自负,一定会惊讶不已:像美国这样只有约250年历史的国家,怎么会认为自己能改变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为什么人口加起来也不敌中国的美国和欧洲,却想指挥14亿中国人选择何种体制?
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出现后,世界各国本周纷纷实施边境和旅行限制措施。中国的情况却是一切如常。
美中双方需搭建桥梁,而非摧毁桥梁。相互理解会促成互信,合作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久而久之,这些可能性可能变得无穷无尽。
据分析人士和业内人士称,中国在努力实现半导体“自力更生”的过程中被迫修改路线,暂时搁置追赶世界上最先进芯片制造商的目标,转而注重提高成熟技术的产量。这种转变显示,北京可能寻求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自20世纪60年代非洲独立浪潮以来,中国和非洲的关系一直很牢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非之间的关系已显著扩大,并受到以中非“双赢”伙伴关系为中心相关讨论的推动。本文重点研究了中国对非政策的政治和外交工具。
2021年印美、印中商品贸易都将突破千亿美元,但在印度国内这两对最重要的双边贸易关系所引起的关注和激发的情绪截然不同。因为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它最大的顺差来源国,而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也是印度最大的贸易逆差对象国。
近日举行的中俄印外长第十八次会晤发表联合公报。作为内容之一,三国提出支持和加强东盟中心地位及东盟主导机制在区域框架中的作用,并特别提及东盟参与大欧亚伙伴关系建设的倡议。这是以往中俄印三国外长会晤没有涉及的新内容。
美国发起的所谓“民主峰会”将于近期以视频形式举行。这一活动不仅将给国际社会制造“分裂感”,同全世界急需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的氛围格格不入,而且还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风险。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正在成为数字时代的关键资源和武器。然而,与其他经济产品不同的是,数据生态系统尚未建立。在讨论和确定如何操作数据这一未来经济的关键资源的全球规范之际,美国和中国正就争夺数据主导权展开激烈竞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成千上万尚未在国外大学报道的中国学生发现,他们的求学计划因与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被打乱了。西方大学担心,中国学生会放弃留学梦想,致使其学费收入减少。尽管如此,疫情对中国留学需求的影响并不像许多人预测的那般严重。
最近,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金融市场掀起了抛售浪潮。人们担心,新变异株可能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然而,即便事实证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可控的,2022年全球经济前景依然黯淡,因为各国正被两股强大的经济力量挤压——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显示 8037 条中的 3781 到 38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