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态度一直在向更具对抗性的方向发展,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但随着中国成为太空探索领域的领导者,外层空间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正在增强。
虽然新冠疫情使跨境旅行陷入停滞,但大湾区的发展并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令人感到鼓舞的是,香港政府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承认有必要促进香港与广东之间的人才流动。允许大湾区加强流动性将惠及香港的年青一代,让他们获得更广泛的职业发展道路和创业机会。
欧盟发布了价值3000亿欧元的全球互联战略“全球门户”,此举被视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虽然包装成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真正竞争对手,但“全球门户”似乎只是纸老虎。“全球门户”更像是一种品牌推广,而非主导全球基础设施的突破性计划。
虽然中国和美国进入战略竞争期,但在卫生安全方面的双边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性质和其全球破坏性影响,为双边合作提供了又一个重要机遇。当面临难以克服障碍时,促进合作的战略可能实现以最小的牵引力推动进展。但必须对近期能够取得的成就保持现实态度。
作者回顾了有关中国大战略、对机构的运用以及对亚洲的重视的文献。借鉴政策专家的意见,作者进一步讨论了中国如何利用机构在对其有利害关系的亚洲国家实施大战略。案例研究表明,中国主要使用基于机构的战略来实现与朝鲜和韩国的更大程度的经济融合。
2021年12月3日,连接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的铁路正式开通。如果中老铁路确实有助于老挝发展旅游业与出口导向型产业,老挝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进而可设想一种兼具包容性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然而,单凭中老铁路不能保证这样的前景。老挝需要发展经济“肌肉组织”,以确保将铁路的潜力转化为切实的成果。
受财政紧缩和反恐战争影响,美国的造舰和舰艇维护需求一直在减少。如今,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的供应商比30年前减少了70%。造船厂也面临着资金连贯性和人才短缺挑战。然而,地缘政治竞争却给美国造船厂提出了更多要求。
由德国社民党领导的三党联合政府将于8日宣誓就职。而作为德国准外长的贝尔伯克近期接连放话,要把人权放在德国外交的中心位置,并称在与中国和俄罗斯打交道时会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她还呼吁欧盟27个成员国要对华采取一致政策。
为促进跨大西洋的讨论,本文详细介绍美国和欧洲过去5年中开发的所有自主政策工具。在这些工具中,本文确定了具有高度交叉潜力的政策领域,欧盟美国贸易和技术理事会尚未给予这些领域最优先考虑。对于每一个问题,本文描述了欧盟和美国迄今为止的做法,提出了加强跨大西洋协调的理由,概述了可能的具体措施。
鉴于保护自然已成为以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途径,它也应成为投资和财政决策的关键组成部分。将黄河流域定义为生态廊道,可在流域提供关键生态系统服务的同时促进对自然有利的投资和政策改革。本文为黄河流域向生态廊道转型提供建议,以改善自然资本保护、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农业实践。
虽然印度人和中国人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但在内心深处,他们或有着比通常承认的更多的共同理解和共同语言。鉴于此,印度不太可能很快对印太概念产生任何新的热情。中印关系很可能最终被证明是一种竞争激烈且不稳定的关系。如果两国在未来几十年继续发展经济和影响力,它们很可能成为下个世纪的主导力量。
如果奥密克戎变异株比其它变异株更具传染性,中国暴发疫情的可能性也将提高。为防范疫情,中国将进行更频繁的封锁,而这会对经济带来更大影响。《经济学人》根据高盛的封锁模型的计算,如果封锁措施实施整个季度,中国的GDP或减少约1300亿美元——相当于季度产出的3%左右。
这是一些全球农业化学行业从未见过的巨无霸:仅用20年时间,中国农药生产企业就成功掌控了全球市场(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610亿美元),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40%。
近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闭幕,并发表关于进一步扩大合作的若干声明。这已经是自2000年10月北京启动这一会议以来的第八次。但与那时不同的是,中国早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融资者和最活跃的投资者。
中国建成了耗资近60亿美元、将中国与邻国老挝连接起来的中老铁路。这条全长1000多公里的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这条铁路未来还将延伸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中国边境客货运输的开放将带来数以百亿计美元的经济效益。
这本该是旅游恢复的一年。在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重新开放了机场,欢迎游客。但他们正面对一个新的现实:像奥密克戎那样的变异株正在引起全球恐慌,导致各国政府再次关闭边境,他们的头号消费者——中国游客短期内回归无望。
电动汽车在中国迅速普及。今年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1-10月的销量达到254万台。预计电动汽车全年的销量将超过300万台。那么,为什么电动汽车在中国如此畅销呢?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的推动和新型电动汽车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
随着美国和中国在追求战略安全利益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雄心之间取得平衡,全球活跃的企业正面临从制裁到出口管制的新风险。本简报阐述了美中竞争的关键驱动因素和政策工具,及其对全球和欧洲企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干预措施,帮助欧盟将地缘经济风险转化为战略机遇。
近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和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CSP)。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缔结是否能为中国与东盟带来新的合作内容,双方是否以同一眼光看待这种关系?本文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中国与东盟对这一关系的看法。
美国及其主要盟友与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导致有关贸易脱钩论的出现。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评估了西班牙供应链对中国进口的直接依赖。
显示 8037 条中的 3761 到 378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