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中国能否加入CPTPP的是现有成员国,而非中国。日本政府应将此视为机会,指出中国应达到哪些具体标准才能启动谈判。这不但是日本促使中国改变的机会,也是要求美国改变只顾自己的态度的机会。贯彻规则为本的精神十分重要。日本政府主导相关讨论、扩大“朋友圈”的能力面临考验。
中国政府的政策重点必须从救助模式转向复苏模式,从短期稳定措施转向长期经济复苏。然而,中国复苏支出中的绿色份额仅为12%,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为进行绿色重建和应对气候挑战,中国应让投资、融资工具和财政支出变得更加绿色,并制定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框架。
本文介绍了中国与亚洲开发银行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绿色宜居城市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此外,本文还就中国与亚洲开发银行进一步合作以追求更可持续的未来的前瞻性方向提出了建议。
本文介绍了黄山新安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该项目涉及物理、生态、金融、社会和制度领域,采用全面和整体的方法来提高复原力。项目经验与绿色融资产生的收益应该被分享和广泛传播,以便更好地复制。
CPTPP的高标准符合中国的改革目标。此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提高了其市场化水平。同样,中国也可通过CPTPP谈判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美英澳成立新的三国联盟(AUKUS)引发外界强烈质疑,而这三个国家却仍认为这一联盟的模式值得推广。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近期就声称正策划重启英国外交和贸易政策,以便按照AUKUS模式与他国达成进一步的安全和技术协议。
中国仍是非洲的首选合作伙伴,这从它与许多非洲国家享有的强大的贸易、商业、技术和军事安全关系中可见一斑。“2020年非洲晴雨表”对18个非洲国家的调查表明,非洲人仍对中国的援助和影响态度积极。
面对来自中国的激烈竞争,美国是否仍然在技术和创新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正在哪些领域快速追赶,美国企业在哪些方面仍然具有优势?本文认为,回答上述问题,需要仔细研究一些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包括技能、劳动力、资金、生态系统、法规、政策和地缘政治。
随着中国牵头的国际合作论坛的建立,中国的决策者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思想和理念的塑造者。在大流行病之后的世界中,中国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标准化力量和政治思想传播者的角色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导致中欧关系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反转:中国越来越主导标准的树立,而欧盟则被迫做出调整应对。
美国的地缘战略性退却,及其以国内为中心的支出,为中国提供了成为超级大国的独一无二的机会。
与中国改善关系将有助于亚洲地区的稳定,这毋庸讳言。提出共同的遗留问题、摸索对话的突破口、定期进行磋商、促成首脑外交——日本需要用以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
根据英国艾尔菲尼蒂数据分析公司的数据,到今年年底,全球新冠疫苗产量将超过120亿剂,其中一半将来自中国制造商。这是欧盟计划在2021年生产的30亿剂新冠疫苗数量的两倍。虽然中国的新冠疫苗在欧洲和美国没有获得批准,但中国已经向全球100多个国家提供了疫苗。
作者认为,欧洲人将主要关注在更靠近家门口的地方出现的危险,大多数欧洲国家将极不愿意为了维持亚洲的地区均势而置生命或繁荣于危险之中。
美中贸易战的根源在于特朗普对双边贸易逆差的执念,这导致他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此后,双边紧张关系像病毒一样蔓延到技术和金融领域。
上个月,华盛顿、伦敦和堪培拉大张旗鼓地宣布建立“澳英美联盟”,这是一项意在对抗中国的安全协议。随着美中战略竞争加剧,亚太地区没有哪个国家政府像堪培拉那样积极支持华盛顿,并努力召集其他国家参与这项事业。
美国的技术制裁是否足以抑制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经济会付出什么代价,仍有待商榷。美国的努力可能扼杀国内创新,赶走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同时让其他国家受益,并迫使中国摆脱美国科技的束缚。
美国两家颇具影响力的刊物发表分析文章提出:由于经济放慢并面临西方的压力,中国正在衰落。那是根植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恐惧。
在上个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承诺,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一决定是朝着令全球融资与我们的共同气候和发展目标协调一致迈出的重要一步,它也有助于为私营部门停止向煤炭能源生产提供融资创造势头。
作者对在中国经营的欧盟、美国和日本企业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尽管爆发贸易战,它们继续在中国经营的原因。不出所料,企业将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活力视为关键因素。然而,他们也提到了一些或让他们停下来的担忧。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今年5月和6月对12个欧盟成员国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欧洲公民倾向于认为冷战又回来了。他们将美国和中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视为新的地缘政治现实。
显示 8039 条中的 3961 到 3980 条结果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