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起的所谓“民主峰会”将于近期以视频形式举行。这一活动不仅将给国际社会制造“分裂感”,同全世界急需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的氛围格格不入,而且还为中美关系带来新的风险。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正在成为数字时代的关键资源和武器。然而,与其他经济产品不同的是,数据生态系统尚未建立。在讨论和确定如何操作数据这一未来经济的关键资源的全球规范之际,美国和中国正就争夺数据主导权展开激烈竞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成千上万尚未在国外大学报道的中国学生发现,他们的求学计划因与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被打乱了。西方大学担心,中国学生会放弃留学梦想,致使其学费收入减少。尽管如此,疫情对中国留学需求的影响并不像许多人预测的那般严重。
最近,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金融市场掀起了抛售浪潮。人们担心,新变异株可能会阻碍全球经济复苏。然而,即便事实证明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可控的,2022年全球经济前景依然黯淡,因为各国正被两股强大的经济力量挤压——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长期以来,中东给人的主要印象似乎都是“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总体紧张,局部缓和”向来是中东局势主流。但最近,中东地缘格局正显露一种新趋势,尽管各种地区热点问题仍不时爆发,但总的来说中东大仗已愈发打不起来,“冷和平”架构正成为中东“新常态”。
当前,亚太地区局势正在复杂深刻演变。美国及其盟友积极打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和美英澳三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打破地区原有的战略平衡,本质是重塑“以美国为中心”的区域架构,对“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架构带来直接冲击和严峻挑战。
英国畅销书作家理查德·奥斯曼表示,访问中国不仅改变了他看待中国的方式,也改变了他看待整个世界的方式。他的女儿一直在中国留学,所以他在过去5年里去过三四次中国。从各方面讲,这都是一个非凡的国家。
中非合作论坛是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战略合作机制之一。事实证明,自2000年成立以来,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展开区域合作的有效机制。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已成为全球政治的重大事件。
美国在公开敌视北京的同时,还制裁中国企业,使它们无法获得微芯片开发技术,迫使中国在不同领域进一步自立自强。在这场技术霸权的巨头之战中,北京手中有一张强大的牌:它拥有所有稀土生产和供应的85%至95%,而华盛顿80%的供应来自中国,供应中断将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拜登应该与特朗普的破坏性关税彻底决裂。正确的方法很简单,尽管并不容易:支持创新,维护企业可以蓬勃发展的环境,确保工人得到好处——别再过于担心中国。
中国模式非常有效,它并不是只能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实施,也可以在其他政治制度里实施。中国人提议用内容、意义和具体项目来丰富“一带一路”倡议构想,这体现了对欧亚广泛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
尽管中国对近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发电量的增长做出了越来越多的贡献,但中国投资对东道国债务负担和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影响尚未被充分探讨。本文利用数据,结合对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的深入研究,表明尽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电力部门大幅放开,但中国在电力行业的投资继续遵循国家主导的基于项目合同的模式。
本文探讨了采用金融科技缩小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成员国中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差距的问题。本文认为,CAREC国家应采取基于有效的金融结构、监管框架和数字化能力的金融科技的政策行动,促进包容性贸易和金融。
亚洲是中美竞争的主战场之一。随着中美两国向内转向,亚洲维持平衡的前景似乎岌岌可危。中美疏远和向内转向或在亚洲引发“脱钩”。即便如此,亚洲各国间依然保有着强烈的相互依存关系。如果中美几十年来最糟糕的关系没有促使亚洲脱钩,那还有什么可能?中美间的对抗可能会升级,但双方似乎都渴望暂时避免这种情况。
2020年,全球经济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像是踩了刹车。今年虽有所复苏,却陷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供应链大拥堵”。全球尤其是英美等西方国家供应链紊乱问题愈演愈烈,英国超市缺少卫生纸,美国肯德基“无鸡可炸”,圣诞节所需的大量货物积压码头,汽车企业大量减产。
似乎是刻意要向外界证明“碎片化”只是表象但政局依然稳定有序,德国组建新政府的效率与以往相比相当惊人:在距离议会选举结束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之间的组阁谈判于24日达成一致结果,“交通灯联盟政府”即将走马上任。
中美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令世界陷入史上最为危险的紧张局势。这种技术竞争是根本性的。网络空间的斗争或令世界更加不稳定和危险。中美“冷战2.0”时代已经到来。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即将于2022年生效,它很可能有助于亚洲经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实现复苏。此外,RCEP还将促进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更大区域合作,实现各国间的监管协同,进而扫清跨境流动障碍。
本文研究了跨里海走廊沿途地区的有形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及其对贸易和经济机会的影响。本文还提供了有关促进跨里海走廊的发展、基础设施增长的经济溢出效应,以及相关贸易和过境路线的政策见解。
中国与美国终于在COP26上找到了共同点——两国达成共识,将加强《巴黎协定》的执行。对于东南亚而言,中美达成共识是一个积极成果。中美或能共同努力,填补东南亚急需的气候投资缺口。
显示 8221 条中的 3981 到 400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