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向世人证明,在持续的经济动荡时代,它选择的道路是最有效的。看起来,新中国在其成立72周年之际已迈向新机遇的地平线。
当被问及与中国“脱钩”的问题时,戴琪说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停止彼此之间的贸易是不现实的。她指出,美国将努力在不同的基础上与中国“重新连接”,而不是“脱钩”。
想通过外部压力使中国体制符合美国模式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切断双边关系不会改变中国可观的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影响力,而只会削弱美国在一些领域内本可加以利用的优势。
中国的发展总让人目不暇接。疫情之下,中国布局前海、横琴,融合粤港澳发展;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推进区域平衡。这些是中国寻找新增长点的最新力作,敏锐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新的机遇。
国庆7天长假时,中美关系连续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华盛顿一智库发表拜登政府对华经贸政策演讲。6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苏黎世举行会晤。
财政可持续性是财政政策分析的核心考虑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促使许多国家向受企业停工影响的民众提供政府紧急援助。巨额支出意味着政府债务大幅增长,存在引发公共债务危机的风险。
总体上看,中俄疫苗外交的成绩好坏参半,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表现肯定比俄罗斯好。尽管中俄疫苗都存在不足,但鉴于发展中国家对疫苗的巨大需求,中俄仍将是全球大流行应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参与印度洋地区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关系。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加的海上存在可能对日本的海上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此外,中国日益增长的海上存在削弱了日本维持基于规则的海上秩序的努力。
在宣布要“站起来”对抗中国的四年后,澳大利亚正在努力应对政策和氛围的急剧转变所带来的经济与政治后果。这种转变导致澳大利亚与北京的关系陷入了几十年来的最低谷。
为缓解私营企业劳动者工作条件恶劣引起的强烈反对,中国对“996”工作文化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重的警告。8月28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十件超时加班典型案例,对工时制度、加班费用及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等争议问题的法律适用标准进行了明确。
德国各党派在以下一点上达成了共识:中国不再是一个遥远的销售市场,而是同时作为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
美国拜登政府以对抗中国为中心目标提出了重视印太的新外交战略,力争通过澳英美联盟和“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等框架,强化与奉行民主主义的同盟国关系,赢得同中国的竞争。但是这反倒引发了美国与欧洲盟国之间的不睦,印太地区的军事紧张态势升级也开始引发担忧。
地中海地区并不是俄罗斯或中国的首要任务。两国在该地区有不同优先事项,他们对这些优先事项的追求也不同,限制了双方积极接触的共同基础。俄罗斯优先考虑其安全存在,而北京则专注于推进经济利益。
亚洲城市的水和环卫部门面临巨大挑战,包括满足人口需求、防止水和环境污染、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预防传染病、应对气候变化等。本文介绍了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的情况,以此为例,向亚洲发展中国家传授制定促进城市卫生的政策和计划的经验。
当地时间9月26日,德国举行了联邦议会选举。引人关注的是,这次选举的结果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呈现:选前都认为谁能笑到最后难以预测,但结果却并不出人意料。左翼的社民党以后来者居上的方式,赢了主要对手联盟党不到2个百分点,从而得到了与获选进入议会的绿党和自民党谈判组阁的优先权。
越南寻求多边主义,并降低自身对中国的依赖。鉴于此,越南和美国的关系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河内与华盛顿发展更深层次关系存在风险,这很可能会激怒中国。问题是,越南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
王毅此次访问为越南提供了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的机会,也为中越关系改善提供了动力。然而,中越关系从根本上受到南海争端的制约。与此同时,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也是越南需要面对的挑战。河内在继续发展与中美两国的关系的同时,也需高瞻远瞩,做好在未来“选边站”的准备。
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构建新的安全伙伴关系仅数小时后,中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可能是巧合,也可能不是。无论如何,这两个事件都说明,印太地区地缘战略环境正迅速变化。
多数人认为,中国难以加入CPTPP。然而在不久前,很少有人会相信中国比美国更对CPTPP有兴趣。就算中国的申请没有意义,它仍然是美国在亚洲经济影响力迅速消退的例证。
尽管经济成本高昂,但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和印度都在疫情初期实行了严格的封锁。然而,中国比印度等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更能有效控制疫情,并在等待新冠疫苗的过渡时期将疫情死亡人数降至最低。
显示 8053 条中的 4021 到 4040 条结果
探访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
探访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