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重建更好世界”计划(B3W)可能会补充而不是抗衡中国的跨大陆基础设施融资计划。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奥特国际政治学院的戴维·希恩教授说。他说:“如果实施得当,B3W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有足够空间。”
过度关注中国崛起,终将造成乱花经费、政策选择反应过度以及视野狭隘等问题,还会对其他不断显现的威胁或机遇视而不见。
中国在非洲日益扩大的足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其对非影响的研究迅速增多。然而,大多数研究采用二分法看待中国的对非影响——不是将中国视为非洲的机遇,就是将其视为威胁。
《东盟宪章》第1条第15款提出,要“维护东盟在开放、透明和包容的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和积极作用,作为促进和外部伙伴关系与合作的主要动力。”作为东亚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和最具代表性的国家间组织,东盟保持在本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既符合地区发展实际,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近日,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美国一些人在能源供应和抑制石油价格上涨问题上挑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而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在俄外交部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强调,“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好邻居——中国的关系。现在俄中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具有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性质。可以说,这是21世纪国家之间有效合作的典范”。
近一段时期以来,美国一些高级官员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美国要谋求与中国“共存”。但美国提出的共存不是中国坚持的“和平共存”,而是在激烈竞争的同时确保不至于出现冲突;要建立所谓“防护栏”,以求两国能够在国际体系中共存。这表明,中美双方不想发生对抗的理念是一致的,但实现“不对抗”的路径却大不相同。
面对中国崛起,西方国家纷纷推出旨在遏制中国的计划,如近期成立的澳英美联盟(AUKUS),以及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欧盟的印太战略(FOIP)。上述联盟和战略都是关注印太地区的安全机制,但它们存在两大缺陷——缺乏一致性,以及缺少有效的经济影响办法。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对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3个非洲国家进行访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体现了拜登政府对非政策的进一步系统化、具体化。而选择在本月底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前访问非洲,华盛顿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距离年底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欧盟预计还将出台一项既被看作“一带一路”倡议替代版、又被当作美国“重建更好世界”欧盟版的“全球门户”战略。如果再加上将在明年法国轮值欧盟期间推出、侧重“打造欧洲安全概念”的“战略指南”,立志要搞地缘政治的欧盟将基本完成战略框架的“顶层设计”。
在疫情暴发之初,中国的医疗援助就为菲律宾抗击疫情提供了极大助力。当中国开始积极推进疫苗外交后,菲律宾也成为了中国疫苗的接收国。然而,随着变异毒株的出现和更多国际合作伙伴的加入,中国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受到挑战。
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对抗中国的政策持谨慎态度。尽管拜登政府努力改善与东南亚的关系,但美国面临着加入多边经济组织或淡化人权问题的国内限制,难以在东南亚更有效地与中国竞争。美国的这些限制,再加上中国有效利用对东南亚国家的激励措施,预测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将持续下降。
过去20年中,凭借低价位、愿意在风险较高的环境中投资、向非洲提供优惠贷款和赠款以及适合非洲消费者的产品,中国征服了非洲市场。中国可以利用它在非洲的深度参与和当地专业知识来推进其数字货币雄心。一旦中国在国内顺利运行数字人民币,非洲很可能成为其下一站。
随着中美战略紧张局势加剧,许多人认为,中美两国展开了“新冷战”。这种观点暗示华盛顿或北京可以战胜对方。然而,考虑到中美双方相互依存的程度和共享的重要利益,上述观点并不可取。
很少有危机能像全球能源短缺一般凸显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权重。中国即是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消费者,也是大宗商品的生产者,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市场造成影响。现在,中国希望进一步扩大其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力。然而,中国实现雄心面临两大障碍。
近年来,镁价格一直徘徊在2000美元/吨左右。但在9月份,镁价格飙升至11000美元/吨。尽管镁价格随后降至5300美元/吨,许多制造商依然忧心忡忡。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大众汽车采购主管表示镁短缺“肯定会发生”。在短缺已成为经济增长最大障碍的世界中,使用镁的行业无法承受另一个供应链难题。
一段时间以来,中美两国在贸易、技术、安全等问题上交锋不断,世界其他国家无从插手。现在或许是时候,欧盟和东盟携手规劝中美停止对抗,将目光投向气候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等更为紧迫的时代问题。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近日的亚洲之行中提到打造“印太经济框架计划”的设想。未来这一框架可能会围绕贸易便利、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劳工标准和供应链等具体领域展开。就目前而言,正如其名字所显示的,仅仅是一个框架。
欧亚棋盘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不停变化。在阿富汗的冲击之后,我们都注意到“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加强的互联互通性,以及俄罗斯、中国和伊朗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是新“大博弈”的支柱。
改善美中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子孙后代都是如此。2022年可能是关系回暖之年。
大概没有什么能像高铁这样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象征。在短短15年时间里,中国建造了3.8万公里高铁线路,几乎占全球高铁网络的三分之二。中国高铁是全球最快和最准点的列车之一。在上海和北京之间,高铁在很长一段线路上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47公里。
显示 8225 条中的 4021 到 404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