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发展中心专家Scott Morris发表题为《昆万铁路:“一带一路”项目的经济、采购、劳工和保障》的文章称,昆明-万象铁路(昆万铁路)是昆明-新加坡多国铁路网的一部分,是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要投资。
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专家Vaqar Ahmed发表题为《准备迎接中巴经济走廊下一轮建设》的文章称,随着中巴经济走廊(CPEC)早期收获项目的好处开始实现,人们对巴基斯坦经济不久将经历新一轮增长寄予厚望。这将得益于能源前景变好,以及道路和港口基础设施改善。
公共外交是外交政策的一个方面,涉及国际关系的心理维度。这意味着公共外交被用作核心的外交政策工具。奖学金已成为外交政策行动的支柱。事实证明评估奖学金作为公共外交的影响是具有挑战性的。教育项目是一项长期投资,因此评估该项目在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建立影响力网络的有效性还为时过早。
研究表明,在高铁运营初期,将高铁车站和市中心连接起来的公共交通服务,对于遏制汽车使用量的增长至关重要。与其在大都市郊区修建大型高铁车站,不如在市中心附近修建多个高铁车站,这将大大减少进出时间,从而提高出行效率。
尼泊尔一直热衷于寻求中国支持建设日喀则—加德满都铁路线。然而,中国并不认同这条铁路的经济可行性,并认为该项目面临着严峻的外交、战略和技术挑战。中尼双方在“一带一路”项目的选择和建设模式上存在分歧。
越南的债务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债务可持续性是一个大问题,需要仔细评估开发基础设施项目与向中国贷款的必要性。外界对中国项目的“债务陷阱”问题有许多讨论,越南不得不小心谨慎。预计越南可能会开展一两个较小的“一带一路”项目试水或继续保持观望。
中国扮演着一个不断上升的挑战者的角色,试图打破现有的权力平衡。在传统上由美国主导的领域,技术和创新似乎是北京方面在对华盛顿发起正面攻击时的首选武器。中国不仅仅在获取技术。中国的目标包括监管国际贸易和全球治理。
中韩双方都认为,两国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此外,从安全角度来看,中韩对话对于缓解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至关重要。
印度推出了“数字印度”倡议,旨在将自身转变为“数字化和知识经济”国家。该倡议重点关注了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治理和服务,以及公民数字授权三大方面。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边,类似的活动早已在开展:中国作为先行者,近年来因其快速的数字化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的数字化发展与印度的“数字印度”理念不谋而合。
新加坡已超过中国,成为了缅甸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国。缅甸投资与公司管理局数据显示,目前新加坡企业对缅投资总额达208.404亿美元,略高于中国企业的投资总额。尽管新加坡对缅甸的投资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但新加坡企业仍然热衷于扩张到缅甸。
人们不应假设所有“一带一路”项目都是由中国单方面主导或是经济上不可行的。事实上,一些国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一带一路”的投资效益并降低倡议相关的潜在负面影响,孟加拉国就是其中的典范。
本文试图对比美国和日本的对华态度。通过对一些关键事件及日本对中美竞争的回应进行研究,本文试图确定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特朗普可能会与中国达成一项协议来避免经济混乱,并吹嘘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协议。达成一项开放贸易的协议也确实有益,但美国需要一个多方面的战略,也需要与中国继续接触。美国应与包括中国改革者在内的合作伙伴合作,来改变中国的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称中国为“地球温室”有些言过其实。人均GDP在12000-16000美元阶段的国家每年的人均排放量为10.6吨。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14000美元,而人均排放量仅为9.3吨。在同一发展阶段,中国人均受污染的程度也远低于西方国家。尽管如此,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与该国GDP的快速增长依然让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
虽然出口禁令是美国的有力武器,但其影响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每当美国攻击一家中国企业时,就会促进中国在其他地方寻找供应商的努力。华为海思一直在设计自己的芯片,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也即将推出。下次美国想要攻击供应链时,方便的目标不见得还有那么多。
当地时间28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英国主流报刊《每日电讯报》“中国观察”栏目刊登署名文章《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征程,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再迎新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为中国和印尼两国关系发展提供补充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也符合印尼当前动员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业发展,特别是改善国内和国际互联互通的战略。不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对在印尼落实这项倡议构成挑战。
过去的五年中,英国脱欧、特朗普胜选、乌克兰危机等重大事件都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世界秩序。这些危机事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从而让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和收购行为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然而,中美两国在贸易和产业政策方面的冲突致使欧洲加强了审查。
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存在根本性矛盾:一方面,中美技术供应链的脱钩或可消解中国企业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另一方面,美国及其西方伙伴希望中国能够实质性地改变该国由国家主导的经济模式。这两个目标完全矛盾。如果不加深中国与全球市场的融合(和依赖),就不可能实现经济自由化。
5月15日至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此次大会创建了一个中国可利用其5000年的古老文明来加强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新合作平台。通过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正努力在愿意与北京合作的国家中行使某种形式的“领导”,并在此过程中寻求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显示 7841 条中的 6201 到 622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