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与马尔代夫间的互动一直在增加。两国在9月份签署一项国防协议,即“美国国防部-马尔达夫国防部和安全关系框架”。这份协议传达出一个信息,即美国已开始积极与印度洋地区的沿海国家进行接触。除安全协议外,美国还打算在马累设立大使馆。这表明,随着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马尔代夫已成为美国的关注对象。
过去20年中,印美关系稳步上升,两国增进关系得到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支持。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印度也做得很好,与美国间的国防和战略关系大为增进。文章认为,拜登执政后,印美关系的这些发展趋势还将继续延续,因为这些趋势大都是在拜登为美国副总统时期发展起来的。总体而言,印美伙伴关系将继续稳步深化。
特朗普连任失利带来了一线希望,即世界民粹主义浪潮将偃旗息鼓。特朗普及其专横的政府要员削弱了美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让选民开始反对他们。可悲的是,亚洲没有任何民粹主义熄火的迹象。取而代之的是,亚洲民粹主义领导人一如既往地受民众欢迎,即便他们的疫情应对十分糟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巴基斯坦旅游业几乎完全停滞。在世界各国暂停航空运输并关闭边境后,巴基斯坦也进行全面封锁,此举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深远,尤其是一大批依赖旅游业谋生的当地中小企业。
柬埔寨是东南亚人口最年轻的国家,1600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二岁数在35岁以下。过去20年中,柬埔寨经济发展迅速,GDP平均增速达7%,并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从一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家发展为中低收入国家。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中断该国的发展。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在此背景下,柬埔寨面临至少3个主要外交政策挑战。
目前,东北亚的地区电力贸易范围仅限于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三国之间的双边电力贸易。有研究显示,东北亚互联电网的发展将使整个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更具成本效益。在这一预想的互联电网中,蒙古将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要供应国。本文研究了东北亚地区当下较为孤立的电力系统和市场情况,分析了蒙古潜在的可再生能源出口规模。
经过8年谈判,15个亚太国家终于在11月15日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除进出口方面的利益外,RECP还将带来广泛经济和社会利益,并可能改变地区贸易自由化规则。研究显示,到2030年,RECP将为全球增加1860亿美元收入,其中大部分收入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日韩三国。
推动达成RCEP符合经济逻辑。RCEP成员国之间在签署协议前就已经存在强大的经济依存关系,各国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的28%。通过RCEP,成员国间的贸易将更为顺畅,进而促进中间组件和最终产品的流动。RCEP还将中日韩三国联系起来,为它们达成三边自由贸易协定铺路。
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鉴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之一,这一宣言具有重要意义。就挑战和机遇而言,中国这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对它有何意味?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一项包含15个成员的贸易协定,近十年前首次提出,15日在地区视频峰会上签署并敲定下来。预计RCEP不仅将帮助东盟国家明年从疫情造成的经济灾难中恢复过来,而且还象征性地凸显了该地区对于一些分析人士仍然相信会出现的“亚洲世纪”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已经导致全世界100多万人丧生,同时还造成了大规模失业,整个社会都遭到破坏。对于10个东盟国家和它们的5个伙伴———东北亚的3个和南太平洋的2个———来说,在这样的形势下走到一起促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一次大胆而无畏的信念飞跃。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华盛顿与布鲁塞尔之间在伊核协议、北约成员国财政承诺、气候变化,以及欧盟在世界上的作用方面存在巨大分歧,使得跨大西洋关系降至历史低点。在这种背景下,拜登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获胜受到了欧洲热烈欢迎。拜登任职后,美国和欧洲之间关系有望改善。
随着印度不断使国防供应多元化,以及美国欲加强与印太地区国家间的伙伴关系,美印两国可进一步深化合作。为实施“印度制造”计划,印度希望主要国防制造商能在其国内建立生产设施来促进制造业。美国国防制造商正好可以从中获利。
目前,印度是一个拥有7亿互联网用户的国家。到2025年,印度互联网用户数量预计将达到10亿。由基础设施、设备和应用程序组成的多层数字生态系统非常复杂,安全威胁以惊人的速度加剧。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可确定优先级层次结构的方法,帮助印度有效利用有限的能力应对数字安全中最关键的挑战。
以为中国已过了制造业巅峰,这种想法既挥之不去,又误导害人。中国制造业事实上极具韧性,正如它持续增长和全球出口竞争力所证明的那样。中国制造业已经挺过了贸易战和关税战,基本上未受伤害,而且已开始未雨绸缪,从汽车到消费类电子产品为国家在各类产品制造领域保持长期领先做准备。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现有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弱点。这些弱点或会促使供应商更加重视供应链网络的韧性。那么,印度能否利用这个机会来巩固工业和商业基础呢?2020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公布“自力更生印度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印度和全球间的融合,增加制造业投资,让印度成为后疫情世界中跨国供应链的新全球中心。
美国第59界大选已经结束,现在是对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基本要素进行总结的时候了。特朗普被视为一名“巨大破坏者”,他不仅挑战了美国国内政治中的一些长期假设,也挑战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重点。本文展示了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对特朗普对全球政治的影响的评估。
9月22日,中国对世界作出承诺,力争于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毫无疑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雄心的气候承诺。这项承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意义不容小觑。尽管存在挑战,但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能够兑现承诺。
以色列在分析美国新政府的预期行为时应该把多重因素考虑在内。特朗普任期的结束需要以色列作出调整,比如在以色列相关的问题上建立两党合作的战略,努力拓宽与民主党人士和犹太裔社会的沟通渠道。
现有的世界化学武器控制体系出现了“松动”迹象。为遏制化学武器使用,国际社会于1997年通过《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但是,在2012年,国家使用化学武器的禁令被打破了。在接下来6年中,全世界发生了200余起针对平民、军事目标和政治人物的化学武器袭击事件。这些事件对过去一个世纪建立的化学武器控制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
显示 5013 条中的 3881 到 390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