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双循环”经济,是面对不断加剧的国际保护主义、美国步步紧逼的对华技术战争以及新冠大流行的衰退效应,作出的一种紧急和必要的反应。
近期,伊朗将印度从恰巴哈尔—扎赫丹铁路项目中踢出。这引起了印度方面的不安,并对伊朗采取行动的时间点提出了质疑——伊朗决定独自修建铁路正值它获得中国援助之时。相较于铁路项目,印度更担心的是伊朗与中国之间构建全面军事和贸易伙伴关系的前景。这种战略伙伴关系有着非凡的海上意义。
在亚太地区,政府和私人公司正在使用数字平台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它们还应该利用数字平台加快经济复苏。苹果、谷歌、微软、脸书、亚马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数字平台正在改变人们工作、社交和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在疫情期间,这些平台已证明了自身的实用性,并为监测和管理危机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近年来,中国、俄罗斯、印度三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巨大变化: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破裂,印度与美国关系日趋紧密,中国更加自信。这些变化凸显出世界正处在国际体系不稳定时期。
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是非西方多边主义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模式。从战略上看,后疫情时代中人们对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需求以及这两大组织在俄罗斯和印度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只会有增不减。随着当前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的衰落,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必定会在新的非西方多极世界秩序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11月临近,特朗普和拜登即将展开角逐,争夺美国总统职位,这场选战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大选。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张,但人们必须重视这场选举。
印度如此重视缅甸的原因在于,它将缅甸视为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及与中国竞争的重要场所。另外,缅甸也是印度“邻里优先”和“东进”政策的交汇国家。莫迪上台后,更是积极与缅甸接触。但是,尽管耗费了不少精力,印度的对缅政策成果仍乏善可陈。最明显的例子是,印度在缅甸的投资远落后于中国。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以来,中国对马格里布表现出浓厚兴趣,将该地区视为进入欧洲和非洲市场的切入点。相较于扩大政治影响力,中国更愿意加深与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的经济联系。
美国经济在过去50年经历的结构性变化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并非可以轻易忽视的短期干扰。美国的繁荣以债务为基础,严重依赖全球高端商品需求以及消费者对非必需品的需求,所有这些都不太可能如许多人希望的那样快速反弹。
由于美国的阻挠,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瘫痪了。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受挫虽不意味着全球贸易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但这确实使它朝着贸易政策上的单边主义和交易主义方向发展。
中印两国保持冷静和理性很重要。一个基本事实是,恶化的双边关系只会阻碍实现中印各自国家目标的进程,无论是实现“中国梦”还是建立“新印度”。鉴于此,与其相互指责,不如通过清晰、坦率的外交交流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中印两国才能找到摆脱当前危机的出路。
世界各地数十个政府已经并且仍在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部署,包括太阳能光伏(PV)。他们的目标是实现能源独立,实现碳减排目标并通过产业创新为国内经济做出贡献。到2019年底,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为627吉瓦(GW)。运营能力足以满足全球约2.8%的发电量。
尽管有旅行限制,远程尽职调查可以帮助开发专业人员评估项目的潜在不利影响。在进行项目或计划开发时,至关重要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随着地区供应链日益强大,随着区域内商品和服务贸易需求的增加,亚洲一体化将进一步推进。亚洲国家强烈意识到,完全“自给自足”不可能提高应对供需冲击的能力。当跨境生产网络中的某些节点遭阻塞时,其他节点就会得到激活。全球化仍将继续———亚洲仍将是其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
本文探讨了阿塞拜疆、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中国和越南国有企业的角色和表现,并对国有企业在韩国的角色演变进行深入分析。文章称,国有企业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7月29日,美国国会对脸书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和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长达5个小时的史诗般拷问过程至少带来五个引人注目的时刻。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再次凸显了传染病从野生动物向人类“溢出”的危险,以及这种“溢出”频率越来越高的严峻事实。文章指出,森林砍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气候变化等生态变化增加了人类和野生动物的接触,影响动物迁徙并增加了疾病媒介,这些是流行病暴发的重要驱动因素。
青少年占印度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尽管印度针对青少年的保健服务有所改善,但这一人口结构仍让印度青少年的健康和福祉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青少年健康投资应成为印度政府公共政策的优先事项。
目前,印度天然气行业四分五裂,且相对不透明。人们希望,印度天然气交易将产生明确的信号,促使人们就印度天然气行业的消费和投资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尽管存在挑战,但印度天然气交易所还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接触者追踪是成功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一环。但是,接触者追踪亦引起了不少争论,这些争论主要是围绕公共安全与隐私之间的平衡进行的。文章指出,各国可借鉴中国在移动应用程序开发方面的经验来实现接触者追踪的效率、准确性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显示 5027 条中的 4221 到 424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