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为遏制疫情,应将难民从营地中释放出来。有关机构可向他们发放现金。肯尼亚的一项研究表明,无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可以减少贫困、增加入学率和改善公共卫生。政府还可放宽难民的就业限制。事实上,许多难民或寻求庇护者都能成为积极的贡献者。
智利政府近期宣布,在建设连接南美和亚太地区的首条海底光缆的问题上,将最终选择日本提出的方案,将亚太地区的终点设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宣布这一决定时,智利政府毫不怀疑地认为,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这条长达13000公里的海底光缆首先是通往亚洲的门户。
8月12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主题为“疫情下中国同欧亚国家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国际视频研讨会。与会代表就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欧亚地区形势新变化,以及中国同欧亚国家开展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8月11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后疫情时代的中日关系”视频研讨会。
8月11日,驻非盟使团与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联合举办“中非团结抗疫”视频研讨会。会上,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蒋希蘅发言,介绍了中国帮助中小企业和脆弱群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举措。
中国要避免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受到美国牵绊,需要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全球化,扩大自身在国际市场和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与更多国家和地区达成更紧密的经贸协议。
如今,城市中心需要的是更强有力的政策,这些政策要承认这场疫情中的核心困境:人口众多的城市既是病毒传播最快的地方,也是抗击病毒的重要战场;同时又能促进繁荣。对洛杉矶和伦敦来说是这样,对开罗和卡拉奇来说也是这样。去城市化或许能解决一个短期问题,但它会带来大量新问题。
许多人惯性地将目前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描述为另一场冷战,这并不准确,因为中美之争不是意识形态竞争,且中国在军力上也不如美国。实际上,世界现在正处在一个全新时代——统治世界秩序的旧规则和集团正在消亡,而疫情又加速了这一进程。挑战在于如何建立之后的新世界秩序。
新冠肺炎疫情正使经济衰退,让许多工作陷入危险——全球可能损失2.42个全职工作,其中70%在亚太地区。许多中级技能工人或将从事低薪工作,非正式工人则很可能工作不保。另外,疫情还将促进工作和办公场所的数字化转型。本文探讨了疫情会如何影响亚太地区的工作,并给出了有关政策应对措施。
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副教授和经纬认为,其它国家可向中国学习以下两点:第一,在应对危及人民生命的前所未有的危机时,政府必须全力以赴,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第二,政府从实践中汲取知识,与时俱进。
对印度而言,查巴哈尔港极具战略价值,它不仅提供通往阿富汗的通道,也是将印度与欧亚大陆相连的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美国与伊朗关系日趋紧张,美国对伊朗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这对印度将它对恰巴哈尔港的承诺转变为具体行动产生了不利影响。
亚洲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是年轻人。尽管新冠肺炎似乎对年轻人的健康影响不大,但疫情的长期经济影响对“封锁一代”有不小冲击。国际劳工组织表示,受疫情影响,全球1/6的年轻人失去了工作,而保住工作的年轻人的工作时间也缩短了23%。尽管如此,年轻人有着良好韧性,且具有许多与社区合作和应对这一全球危机相关的重要素质。
可再生能源和燃气发电厂似乎更适合越南,这些方案更安全、更实惠,同时争议较少。到2045年,可再生能源预计将占越南总装机容量的43%。较核能而言,可再生能源无疑会在越南的能源安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特朗普总统上任后已退出了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印度起初是RCEP的谈判成员,但在达成协定之前退出了。美国和印度退出,给了中国强大的影响力———它是现在这个以东亚为区域核心的体系的最大经济体。中国究竟会利用这个影响力推进短期政治利益,还是会为所有国家建立基于规则的制度,作为一种全球合作模式?
营养不良增加了感染风险,削弱免疫系统并导致恶性循环。因此,营养不良已被确定为新冠病毒严重性的潜在风险之一。疫情封锁措施加剧了粮食不安全问题。由于封锁期间没有收入来源,印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危机。造成粮食不安全的另一个原因是运输中断,这导致农民获得种子、肥料和杀虫剂的机会受限。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东亚国家。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预计,“东盟10+3”(东盟与中日韩)地区多数经济体将出现负增长。东盟及其东亚伙伴一直在应对疫情的经济影响。“东盟10+3”特别峰会于4月召开。但是,缺少有效维持区域供应链和增强经济韧性所必需的政策。
美国和世界需要一项明智的政策,它要能够有效地阻止或减轻中国影响,鼓励双方寻求合作解决日益增多的跨国问题,减少从最坏情况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个问题。而且,这样做的同时不应疏远中国人民。特朗普遏制和削弱中国经济的大锤行动产生恰恰相反的效果。
印度能源消费增加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以及该国未来依赖化石燃料来保障能源安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印度有巨大潜力以最低的能源消耗来实现发展目标。被国际能源机构称为“第一燃料”的能源效率将在印度确定最佳能源组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致力于全球食物链转型的非营利组织EAT近期发布了一份开拓性报告,将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评为世界一流的饮食指南国家。报告通过比较G20每个成员国的国家饮食指南,对G20成员国的食品政策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
全球石油市场可能最早在2020年第三季度出现赤字。这一转变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是欧佩克及其合作伙伴严格遵守在2020年4月份历史性会议上达成的减产协议。
显示 5027 条中的 4201 到 422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