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一全球危机迅速加剧的年代,世界各国需要齐心协力,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维护对共同信念的承诺。其中之一是在应对疫情这场人道主义危机的同时,消除性别不平等。
新冠病毒让全世界面临自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卫生和经济危机。要克服新冠病毒导致的卫生和经济危机,世界需要扩大而不是减少全球化。与中国之间的大额贸易,并非负累,而是成功的证据。政府政策的目标不应是分散这种成功,而应确保维持适当的国际治理,以管理这些贸易。
如今,城市中心需要的是更强有力的政策,这些政策要承认这场疫情中的核心困境:人口众多的城市既是病毒传播最快的地方,也是抗击病毒的重要战场;同时又能促进繁荣。
印度一直在与中国竞争,向中国展示其规模、民主资质和前景。但西方选择从中国,而不是印度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过多关注投资不起作用,盲目效仿的印度没有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上劳动年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注重独特思维和研究的教育体系中成长的一代人,可能与过去的时代有显著不同。
深受日本年轻人欢迎、源自中国的视频应用软件TikTok正在全世界遭遇逆风。这是因为由于担心用户信息遭泄露,美国等国加快排除TikTok。TikTok谋求通过在美国开展游说活动等扭转局势,但还是正成为美中对立的新火种。
世界秩序未来将走向何方目前仍不清楚。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竞争很可能愈演愈烈。战后秩序要想得以维系,多个国家都必须致力于实施改革以及强化体制。疫情凸显了合作必要性,但也提高了国家间竞争的赌注。它提供了一个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多边机构的机会,但实际上也可能是支配国际关系长达75年的战后秩序行将就木的最后阶段。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类社会遭受重大挫折,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类应对这一挫折。通过学习人工智能的成果,人们可以开发负责任的数据驱动解决方案来渡过这场危机。
近期的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民意调查显示,只有25%的18-29岁澳大利亚年轻人认为美澳同盟“非常重要”。这些年轻人不愿将美国视为全球强国和澳大利亚盟友的原因不一定根源于当下问题,也不一定源于任何“特朗普因素”。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其框架内各类机制和平台不断涌现,为“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等机制平台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积累了诸多经验,可为“一带一路”合作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新冠之祸已经导致国际能源形势发生激变。迄今为止最引人关注的是,需求骤减导致石油市场陷入严重的供给过剩,引发油价史无前例地暴跌。未来,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价格的动向或将继续牵动世界的神经。但是今天,我们要聚焦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结构性和长期性变化,也就是“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能源形势。
北京疫情出现反弹,随之导致部分区域封闭,显然给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带来了进一步的不确定性。可是,这次也有新的情况,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影响。
如果要防止中美两国关系再次出现下行循环,那么“第一阶段”协议需要发挥作用。应该希望中国履行其承诺,不过是按照在目前条件下合乎实际的条款。经过修正甚至重新设想的“第一阶段”协议的成功可以证明两国一起合作的能力。任何一方对协议的废除都将带来破坏。
在中国,视频会议普及速度高于日本。VooV是与Zoom和Skype同样的视频会议软件,VooV应用实现日常化。企业高管也理所当然地使用视频会议软件。日本方面曾担心召开重要会议之际出现无法顺利登录等情况,但实际上VooV保证了会议顺利召开。看似传统的工厂工作人员很自然地进行数字化武装。
印度深知自己依赖中国的投资、产品及移动应用软件,导致其他领域也易受攻击,因此决定必须与中国经济脱钩,并努力发展本国工业。新德里的强硬回应不仅伤害不到中国,反而最终可能增加本国工业成本,损害印度消费者利益。
作为2019年走廊绩效评估和监控(CPMM)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对六个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运输走廊效率的数据分析。文章向政策制定者介绍运输和贸易障碍,旨在帮助指导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改革以及六个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走廊的现代化。
一些国家正面临着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以及超重和肥胖这三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威胁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将影响依赖儿童和青少年的未来经济。对于中国而言,虽然中国的营养不良状况正在下降,但某些地区仍面临着上述三重挑战。
对于各国政府而言,由于社会经济不平等的加剧,2020年极具挑战性。通过让熟练工人在家办公,远程办公使一些企业得以生存,但低技能工人在这些方面没有机会。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球20亿非正式部门的低技能工人十分无助。由于缺乏数字素养、没有电脑、网络不畅和职业性质,许多低技能的工人无法过渡到远程在线办公。
近10年来崛起的技术福音主义的基本理念是,人类的每一个弱点都有一个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尽管人们着迷于技术提供的便利,但人们必须时刻警惕着技术的可能用途。
疫情引发的种种次生灾害,比如经济衰退、社会停摆、权力扩张甚至国际摩擦,更令人对全球治理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整个国际社会在面对疫情冲击时非但没有形成“世界抗疫统一战线”,反而陷入了越来越多相互责怪和“甩锅”的局面,甚至有人惊呼全球化逆转和整个世界秩序坍塌。
近日,“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18位首席执行官联名致信,赞赏中国迅速控制疫情蔓延并率先复工复产,为支持全球抗疫和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就相关话题接受中宏网专访。
显示 5027 条中的 4241 到 426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