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价值链并非易事,也不会立即发生。重构全球价值链的关键在于跨国企业。当跨国公司决定将投资转移到其他地方时,势头就会开始形成,尤其是在其供应商网络中。但是,未知的是,其他东道国是否愿意吸收大量重新安置的投资。特别是,东盟准备好了吗?
今年6月,澳大利亚和印度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两国将探索增加关键矿产贸易、投资和研发的机会。过去几年,这两个国家在几个部门孤立合作,并没有发展为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因此,这对于两国来说都是一个及时的机会,以便在关键矿产领域制定基于时间表的专项行动计划。
疫情暴发数月后,欧盟和东盟都正在从最初的瘫痪中恢复。尽管姗姗来迟,欧盟已经开始对疫情做出全面反应。本文调查了欧盟和东盟的疫情应对情况,并研究了东盟如何就流行病管理向欧盟取经,以及两个组织如何加强区域合作的问题。
过度负债可能会成为问题,但并非一项中国战略的产物。相反,要归咎于债权人和接受国“需要与贪婪”的结合。日本和其他国家应关注这些持久问题,而不是“一带一路”倡议。
据一家证券经纪机构的负责人说,在大湾区11座城市中面积最大的肇庆市,正在利用初创企业以及旅游、房地产和养老设施运营商,并承诺提供低成本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在一年之内研发出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将疫苗分配给数十亿需要它的人可能会更加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贸易和投资中断,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但是,疫情也可能转变为印度实现“印度制造”计划的契机,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敦实其出口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正以戏剧性方式重新排列世界,迫使民族国家关闭边界并开始转向内向,全球化形势遭逆转,变得脆弱不堪。在这一新兴但高度脆弱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下,人们正在探讨的一个热门问题是——在后疫情世界中,全球化将何去何从?
和平协议可能会让美国或以色列向阿联酋提供军事支持。例如,美国可能会将F35战机出售给阿联酋。但是,阿联酋现在对美国的力量及其参与中东事务的决心越发感到怀疑,这加速了它与中国关系的发展。然而,与中国关系的增进反过来又会伤害阿美关系。总之,对于阿联酋来说,处理中美竞争仍将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针对美国恢复对伊朗制裁的要求,大多数安理会成员都做出了不屑一顾的回应。德国、英国和法国更是明确表示,由于美国已退出伊核协议并且不再是协议的参与国,因此无权恢复制裁机制。他们怀疑特朗普政府的真正目标是挑衅伊朗放弃伊核协议,从而扼杀奥巴马时代签署的这一协议。这将使处理制裁和中东事务的联合国官员感到头疼。
,如果拜登于11月当选总统,那么他对中国的态度是什么?它将如何影响以色列应对两个大国之间紧张局势的能力?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7月24日发布的新平台提供了对这些问题的见解。该平台的言辞表明,尽管会有所转变,但华盛顿仍将继续对北京采取强硬立场。
在重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全球价值链方面,印度和东盟都在抢占一席之地。但是,印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落后于东盟。印度追赶的一个方法是重新考虑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决定。
在全世界采取措施试图遏制新冠肺炎传播并将死亡人数降至最低之际,肯尼亚正面临一项新的挑战。由于采取旨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措施,肯尼亚可能面临人口急剧增加的局面,这将产生深远和长期的影响。
鉴于中印在喜马拉雅边境两侧势均力敌,新德里一直有人谈论如何利用印度的其他战略选择。最具吸引力的想法一直是,印度应该利用其海上地理优势和在印度洋相对强大的海军实力来主导中印对抗的结果。
北极也许很遥远,也很不适宜居住,但它或许是中美两国重新发现对彼此的某种友情的最佳场所。国际社会,尤其是北极理事会中的国家,如新加坡、日本和英国,应该竭尽全力让这两个超级大国抓住这个机会。
加入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的金融机构逐渐增多。在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加的背景下,截至7月底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的984家金融机构加入中国的跨境支付系统,估计在年内将突破1000家。由于美中矛盾激化,中国推动建立结算支付网络,有可能促使各国金融机构加快加入这一系统。
事实证明,疫情和数字革命是暴力极端主义抬头和国家压制公民权利的加速器。联合国必须带头建立规范框架,不仅要保护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人权,而且要加强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为疫情后自由的新时代开辟道路。
随着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增长,印度必须打造一个能够建立本土电池制造业的生态系统。印度的石油、太阳能光伏设备甚至电池都依赖于进口来满足需求。这使得印度很容易受制于风险供应链、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巨额资本支出。印度不能失去发展电池领域的机会,这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
近年来,“伊斯兰国”在军事上节节败退。为从中恢复,“伊斯兰国”正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扩大其恐怖活动。2019年,世界上有数十起恐怖袭击直接或间接与“伊斯兰国”相关。停止“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新扩张需要国际联盟与当地安全部队紧密合作。
尽管制造能够灵活运动的自主型机器人仍是工程师们的一大挑战,但机器人已取得长足发展。机器人现在可以执行多种任务,如密封、组装和搬运工具。随着机器人功能的不断扩展和价格的下降,企业正加大对机器人的投资,这势必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显示 5174 条中的 4261 到 428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