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公司参与以色列的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安全问题,最近已成为以色列和美国之间讨论的话题。以色列电力部门的监管模式显示了如何限制一个政党影响本国战略基础设施,无论该政党是本地政党还是外国政党。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迅速扩散,仅用204天就传染了3970908人,杀死了143190人。面对疫情,许多国家采取了旅行禁令和封锁措施,但美国并未这么做。事实上,美国仅对中国和欧洲旅客进行限制,却在大部分时间里,对国内旅行、城市出行、零售和娱乐活动以及工作场所都没有限制。也许,美国会成功实现群体免疫。
事实上,泰国等国的抗疫工作没有任何神秘之处,它们的成功有以下要点:优先考虑健康而不是经济问题;公共沟通十分出色;较早执行边境管制和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封锁措施;民众广泛佩戴口罩,并避免在密闭空间聚集。
落实“六保”任务,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底线思维、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有效举措。
新冠肺炎的第二波疫情似乎正在抬头。在遏制疫情及其经济影响上,中东正处在十字路口。中东是一个冲突和问题复杂且相互联系的地区。疫情不仅对该地区构成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挑战,也对地区安全安排提出了质疑。在中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上述多重挑战。
2020年6月23日,伊朗政府透露,伊朗与中国正在商议一份25年期的协议。泄露的协议草案显示,中伊两国将进行前所未有的经济、军事和技术合作。消息人士称,中国承诺在协议期限内向伊朗投资4000亿美元。作为回报,伊朗将向中国提供廉价石油。伊朗也将使用中国的第五代电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
当世界正试图搞清特朗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惊人举动时,印度总理莫迪似乎正在步特朗普的后尘。此前,莫迪曾建议民众敲打锅碗预防病毒,或是下令空军出动战机,从天空倾洒花瓣来纪念卫生工作者,又或是称瑜伽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现在,一个充满矛盾的难题摆在了欧盟面前。一方面,美国是欧盟传统盟友,但在许多方面却开始与它背道而驰,在贸易、防务领域频发摩擦;另一方面,欧盟的“系统性竞争对手”——中国——正在不断与它增进往来。
目前,世界深陷于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在此过程中,世界发生了很大改变,二战结束以来支撑全球稳定的某些概念和结构也遭到严重削弱。一方面,人们目睹了民族主义对全球贸易的干扰,全球供应链遭到破坏,以及国内保护主义在一系列行业中的崛起;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尚未在重新制定和执行贸易规则方面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2020年7月11日,《纽约时报》刊登了德黑兰消息人士透露的伊朗和中国25年战略协议草案。根据草案,中国将获得在伊朗投资数十亿美元基础设施的优先权,并将以大幅折扣定期从伊朗获得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同时两国间的军事合作也将会增加。
目前的洪水是对三峡大坝的重大考验。文章认为,没有理由认为大坝结构会受到洪水威胁,三峡大坝设计上就有防洪功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政府正在密切监测,希望紧急情况能很快过去。毕竟,三峡大坝是中国基础设施的名片,大坝可靠性关乎中国作为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全球供应商的声誉。
2016年,特朗普发起了一场以承诺“美国经济复苏”为核心的保守民族主义运动。现在,为了寻求连任,特朗普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谈话要点——比如团结起来反对“看不见的病毒”和“新的极左法西斯主义”。不过,他对经济的关注仍在继续。拜登在他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州发表讲话,公布了他对经济的民粹主义愿景。
尽管乔治·弗洛伊德的死引发了广泛的抗议,并将美国的种族主义问题推到了风口上,但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数百万像弗洛伊德这样的非裔美国人常年在恶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生活。随着种族歧视成为一个关键的选举问题,拜登需要取得微妙的平衡,因为他还需要其他种族和意识形态团体的支持。
全球化使国家、经济和民众日趋一体化,也无意中让传染病国际化流行的风险陡升。在全球化进程中,人口增长、快速城市化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了传染病的扩散。各国必须继续投入资金、资源和政治资本,建立有韧性的全球卫生框架来应对疫情,避免不良做法。本文调查了全球各级卫生系统在应对新冠肺炎这样的大流行病时的表现。
2005年,东盟成员国开始发展东盟单一窗口(ASW),以降低贸易成本并提高该地区的竞争力。过去15年中,东盟单一窗口的发展证明了数字化贸易程序对于降低贸易成本和增强东盟竞争力的重要性。
目前,人工智能已进入医疗保健领域。随着医疗保健数据可用性的不断提高,在助药物开发和临床实践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例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可以从非结构化数据(例如医生的便笺)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通过利用全球数据,本文研究了在医疗保健领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前景、风险和挑战。
近期,印度政府公布了一项颇具雄心的计划——“自力更生的印度”(Atmanirbhar Bharat)。该计划不仅可以用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也可以作为印度长期发展的路线图。但是,作为一项带有愿景性质的计划,“自力更生的印度”却未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这两个问题予以关注。
孟加拉湾极易发生极端天气事件,而这类事件极易给地区带来巨大灾难。面对这种情况,孟加拉湾的代表性次区域组织——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的反应却很慢,花费了较长时间才开始培养自身在减灾方面的集体能力。
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新冠肺炎不会是世界遭遇的最后一次大流行病。只要人类继续没有节制地使用自然资源,新的病毒就可能出现,进而引发新的大流行病。本文研究了人类活动与大流行病的联系,审查了与流行病之间的因果联系,特别是人畜共患病间的联系。文章强调了气候变化是促使大流行病暴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疫情蔓延逐步得到控制,各国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日益关注,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将如何从重度萎缩中复苏。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恢复情况更是受到密切关注。随着复工复产陆续进行,经济学家预计中美经济有望在年内复苏,但仍有诸多经济难题亟待解决。
显示 5027 条中的 4261 到 4280 条结果
上合学子共赴文化交流之旅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夏日
镜头连中外丨两万公里的电动之路 从扬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