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环境相关项目融资的绿色债券发行额正在迅速增加。2022年1月至6月的发行额较去年同期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为了吸引国际资金用于实现脱碳,中国政府正推动制定标准等。
公共交通采用电动巴士的趋势正在全世界扩大,这些电动巴士大部分为中国制造。
日本一家科学政策研究机构称,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数量——衡量研究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方面,中国首次超过美国。这一里程碑提供了以数量迅速增长而著称的中国学术活动在质量方面也在迎头赶上的新证据。
中国乡村在乡村振兴行动的帮助下走出贫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汪三贵表示,中国希望乡村振兴能够提振经济。农村的发展会对“双循环”模式起到助推作用。
在过去两年里,中国制造的小汽车在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街道上变得随处可见。中国小汽车销量大幅增加,在一些海湾国家达到35%的增长率,而知名品牌则受到影响。
中国一直希望民用核能项目能够为解决能源挑战提供经济且低碳的办法。根据“十四五”相关规划,中国将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和沿海核电项目建设等,到2025年,希望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可穿戴健康和健身追踪器可以改变人们试图保持健康和减轻疾病的方式、医生提供护理的方式,以及部署人群级健康干预措施的方式。
乍一看,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相似之处似乎并不明显,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黄玉贤认为,这个城市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相似之处带来了有益的科学伙伴关系。
中国生鲜配送行业迎来大洗牌。在中国,生鲜电商平台正在迎来大洗牌。在5年时间里,该市场规模扩大至此前的数倍,1.4万家大小企业林立,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价促销导致的过度竞争和配送员人手短缺令很多企业退出。
中国正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湖南乡村因此发生了巨变。
随着全球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持续上升,非洲为世界提供了获取重要天然气资源的机会。
德国汽车行业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认为,对德国而言,对华经贸“脱钩”是一种短视行为,德国无法承受与中国爆发冲突带来的后果。
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电动汽车的发展异常耀眼。在短短数年内,该行业就从几乎不存在发展到了销售数据创纪录的程度。
在创纪录的热浪推高用电量并影响节能减排之际,中国开始转向“虚拟电厂”来协调和稳定全国的电力供应。
世界经济形势明显发生改变,未来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美欧都在与高物价作斗争,面临着在经济衰退风险之下推进加息的困境。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地球上所有物种面临的灭绝威胁可能比此前认为的要严重得多。此前一项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自1500年以来,全球约有30%的物种受到灭绝威胁或濒临灭绝。
近年来,大湾区的内地城市成为不少港人寻求工作机遇的热点,亦有许多内地高学历人才来港投身本地各行各业。
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国家陷入经济窘境。已经有15个国家遭遇股市、债券和本币被同时抛售的“三重下跌”,长期利率超过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截至7月底的援助金额与2019年全年相比增长约五成,创历史新高,比2008年雷曼冲击后的金融危机期间还要高。新兴国家危机诱发全球性动荡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
屋顶太阳能设备在能源转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德国联邦政府正在讨论是否给新建筑物规定强制安装太阳能设备的义务,而一些联邦州已经实施了类似措施。中国在这方面曾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但近些年来,中国经历了太阳能繁荣,也启动了一个创新试点计划。
中国的工程师说,他们已经实现了将煤炭转化为天然气的技术突破,从而可能结束中国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并有助于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
显示 2261 条中的 401 到 42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