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碳中和的承诺是当局将经济从出口和高碳产业转向服务业和环境保护的一大力证。是否有投资机会能够利用中国的这一转型?箭头确实指向那个方向。
中国许多省市也支持更多本地公司按照中央政府的政策在非洲投资,从而促进双边贸易。
为了使当今的智慧城市尽可能高效,能够处理大量数据的高带宽、低延迟网络至关重要。虽然可靠且负担得起的5G正在城市中普及,但某些地区仍然缺乏网络连接。解决方式?边缘计算。这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范式,使计算机和数据存储更接近信息源。
世界元宇宙大会8月在北京开幕,显示了中国的雄心。
英国石油公司(BP)等海外石油巨头纷纷收购新能源企业。这是因为油价高企,石油巨头可用资金量增加。除欧洲企业外,此前对可再生能源等持消极姿态的美国企业也开始采取行动。各企业将加快转变依赖化石燃料的盈利结构,但股市对难以产生短期利益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评价不高。各企业努力在促进脱碳和争取最大利润之间寻求平衡。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开发商测试产品的安全港,科技初创企业纷纷涌向此地,以利用充满活力的投资机会和高涨的需求。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咨询公司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将推动该国云计算市场的新一波增长。
关于印尼佐科政府推动的迁都一事,中国正努力加强参与。印尼方面对中方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寄予期待,中国可能会对印尼新首都周边基础设施产生很大影响力。
尽管西方国家纷纷谈论减少对中国工厂的依赖,但中国在过去两年里巩固了其作为世界制造业产品首要供应国的地位。
中国在去年9月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这表明该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倡议受到欢迎。
当今,旧全球化的结构正在瓦解,其支柱部分(供应链)尤为明显。如果说过去的拱顶石是效率,即追求最廉价的产品获取、运输和储存,那么现在的拱顶石是复原力,即在价格有吸引力的商品供应和能够吸收地缘政治冲击的供应链设计之间寻求平衡,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冠疫情暴发两年多后,全球航空业仍处在复苏阶段。
中国日前就正在利用人工降雨手段来“追云逐雨”。中国的目标是在2025年形成完备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增雨(雪)总面积超过550万平方公里。
在咖啡消费热潮下,中国一些年轻人希望通过开咖啡店来实现梦想。
《经济学人》近期刊登文章,讲述中国中部城市长沙如何通过新兴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试图跻身中国一线城市。
美国经济繁荣时,美元就会走强,因为高收益会吸引投资者;但在美国经济疲软时,美元仍会走强,因为它在危机中尤其受欢迎。因此,美元走弱、新兴国家发展环境改善的前景并不明朗。特别是那些本就十分脆弱的国家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阶段。
从美国及其大多数盟友的角度看,中国是制度对手。不过根据设在柏林的墨卡托中国研究所18日发布的关于全球如何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的分析报告,在其他大部分地区,中国被视为重要的经济伙伴。
尽管关于通货膨胀的坏消息一波波袭来,但在黑暗中也有希望之光闪现。美国7月的价格数据好于预期,以及石油和其他全球经济关键商品(例如铜或小麦)价格走势日趋缓和,让近日来有关担忧经济衰退的悲观言论暂时偃旗息鼓。
业内专家说,政府正在为大湾区制定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细节。随着碳交易的推进,大湾区有条件成为中国碳减排努力的引领者。
7月份中国的新车销量比2021年同期高出30%。大众、梅赛德斯和宝马被中国汽车制造商以及特斯拉越来越远地甩在身后。
显示 2261 条中的 381 到 40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