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下,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引导当地检测技术机构,在国际检测认证技术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填补了数项国内相关产品领域的检测认证技术空白,不断满足新能源企业在不同国家、不同产品方面的“出海”需求,在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打破贸易壁垒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12月10日,随着首位旅客完成出境手续办理,中国黑河公路口岸—俄罗斯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旅客运输正式开通。
海关总署12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23.04万亿元、进口16.7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2.4%,外贸运行总体平稳。
12月9日,以“携手共创媒体合作新机制”为主题的南亚东南亚媒体联盟年会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来自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等国家的媒体人齐聚一堂,共话合作。
12月9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在北京会见尼泊尔共产党(毛中心)第一副主席施雷斯塔。双方就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加强党际交往、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合作、推动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等交换意见。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勇敢“走出去”,在全球市场的广阔大海中奋斗、成长,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融交汇的生动写照。面对不确定性增多的外部环境和需求差异大的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如何出海远航、行稳致远?怎样在合作共赢中共创发展新机遇?
12月8日,在中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携手海内外多家机构在广州南沙共同发起“一带一路”低碳服务伙伴关系,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全球气候治理。
在秀美的广州南沙,以“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8日开幕,中外嘉宾济济一堂,分享气候投融资实践经验,凝聚应对气候变化共识。
这场关于城市“呼吸”的论坛,以负离子为核心,探索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新路径。众多专家学者和城市代表汇聚一堂,探讨共建城市“绿肺”,共享“清新”生活,描绘了一幅生态宜居的城市新画卷。
高峰日均访问量达到500亿次量级,每秒钟售出1000多张车票……作为全球最大的实时票务系统,铁路12306的“成绩单”十分亮眼。它的成长离不开一位“客票人”。她是单杏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中国铁路12306科创中心副主任。
近日,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与马中友好协会协调下,马来西亚青年理事会主席阿菲菲率团一行38人访滇。
12月4日,随着最后一个集装箱装车完毕,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今年已累计到发中欧、中亚班列70000标箱,同比增长11.98%,超过去年到发总量。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而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
2024年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与尼泊尔外交部代理常秘拉伊分别代表中尼两国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12月5日在回答如何贯彻落实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相关部署时说,将坚持“四个相结合”“三个统筹”,以及机制建设方面的“九个完善”,深入推进经贸领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不断拓展共赢发展新空间。
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这是一条承载希望的铁路。通车运营3年来,黄金线路为沿线带去变化,也让“老挝同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互联互通”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自8月23日玉溪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常态化开行以来,研和站便成为云南省内第二个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始发站,截至10月11日,已累计发运46列,发货1224柜34583吨。
12月3日,“沿着中老铁路看云南改革发展”采访团走进磨憨站时,“大美新丝路——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周年成果展示”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参与中老铁路建设、开发、运营等方面的工作人员齐聚一堂,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12月3日,海关总署向昆明市政府、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授牌,磨憨铁路口岸成为首个经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国际卫生陆港。
展望未来,海南正在加快推进封关运作各项准备工作,确保2025年底前如期实现封关运作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海南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拥抱世界。
显示 17199 条中的 1301 到 132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