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实施第5年。5年来,我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已获专利1800余项,形成标准规范、技术指南、指导手册、技术要求等800余项。
10月21日,重庆市与出席“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重庆站”企业对接交流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六大外资项目在会上集中签约落地重庆,投资金额约75.7亿元。
10月18日至21日,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政府副主席、常驻远东联邦区代表鲍里索夫一行8人在赣访问。
一路通,百业兴。中老铁路为沿线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区域经济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中老两国人民的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这条“黄金大通道”正成为连通区域发展的“钢铁丝路大通道”,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近日,2024年中国—老挝渔政联合执法暨增殖放流活动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区澜沧江河段举行。
近日,2024年“一带一路”中国——缅甸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交流活动在瑞丽市举办。
10月20日一早,今年首列“中欧班列—进博号”抵达上海。这些第七届进博会的展品将被电动货车装载转运,进博展品参展道路更加绿色。
10月18日,“海外侨胞故乡行——走进西双版纳”活动圆满结束。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和老挝等国的32名海外侨界企业家参加活动。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13+2”省区市之一,云南省近年来着力构建大通道、聚焦大物流、促进大贸易、培育大产业,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
日前,2024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交流会在克拉玛依市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30余家院属单位的百余项科研成果集中展示,12家科研院所现场进行了科技创新成果发布和推介。
青山相伴、绿水相依、欢歌乐舞、共享云南体育精彩,10月18日,第二届传统体育国际交流大赛在云南昆明滇池湖畔开幕。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723名运动员相聚春城,通过赛事交流互动平台,感受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了解云南丰富多元的体育资源,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近年来,喀什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打造出一张绿色发展的新名片。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拥有各自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上百种语言文字并存。在共建过程中,民间交往促进民心相通,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
1至9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3万亿元,历史同期首破32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出口贸易总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6.2%;进口贸易总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4.1%。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设立5年来,全面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按照黑河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
“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重视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新疆有许多重大绿色能源项目,让人印象深刻。”约旦通讯社记者贾米勒·加代雷·巴尔马维对新华社记者说。
创新是八项行动的核心驱动力。自2017年“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已成为推进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方式。目前,中国与相关国家在农业、医疗、信息、新能源、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共同建设了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并将在未来5年内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 。这将有效赋能共建国家产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蒙古国是与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邻国。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推进,地理相邻、人文相亲的中蒙两国持续加强经贸合作,增进人文交流互鉴,中国向北开放的水平越来越高。
近日,云南省医疗队赴越南安沛省实施“心联通 云南行”白内障免费复明“光明行”项目,帮助当地1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人工智能(AI)在拓展创意边界、提升传播效能的同时,也带来虚假信息泛滥、知识产权侵权等隐忧,给国际传播生态建设带来新挑战。一些媒体和国际组织开始探索如何应用AI新技术应对AI虚假信息,“用技术对抗技术,用魔法打败魔法”。
显示 16954 条中的 1341 到 13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