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关系恶化到了四十年来最危险和最难以驾驭的程度,尽管这看起来很反常,但我仍然认为,拜登政府远不像前任政府那样沉迷于中国“威胁”。不过,它认为对中国“示弱”绝对没有任何政治好处。
中国和美国在就气候变化进行接触时面临几个挑战。中美双边关系比2015年《巴黎协定》谈判时更加复杂,很难将气候问题与两国之间众多争议区分开来。在即将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中美两国之间可能很难达成“协议”。
全球在这40年里经历的相对和平与繁荣和美中关系的平稳发展是分不开的。 但在美国从“合作竞争”转变为与中国对抗之前,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想一些棘手的问题。
将折磨自由民主制度的苦厄归咎于中国很可能会让美国再次陷入一场棘手的冲突。美国必须接受多极世界秩序这一现实,学会与中国和平共处。
2001年的“9·11”袭击事件已经过去了20年。这20年究竟经历了什么?似乎又回到原点的阿富汗局势给后反恐战争时代的世界留下了巨大的问号。接下来的20年又会怎样?我们采访了三位观察人士,听听他们对国际秩序的展望。
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美国和中国在重大全球问题上的所有合作几乎都结束了。拜登执政6个月后,钟摆没有摆回。相反,拜登依然对中国强硬。随着美中竞争的升级,建立合作机制的需求也将增加。
美国将供应链转移到东南亚以减少对中国依赖的战略,充其量只能获得部分成功。这项战略需要对该地区进行巨额投资,其中大部分资金得由美国企业提供。
中国已经存在了5000年,美国存在了近250年。因而美国这样一个“青少年”和一个更睿智、更古老的文明打交道时觉得吃力,并不令人意外。
美国总统拜登日前提名伯恩斯为新任美国驻华大使。8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此提名在答记者问中表示,中方希望新任的美国驻华大使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的友好合作,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美国许多行为直接导致美中双边关系恶化,华盛顿在对华立场上也并未达成共识。对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的担忧被夸大了。致力于与中国“脱钩”损害了美国的国际角色和声誉,也影响到了那些正在努力建设一个更加人道和宽容社会的中国人。
北京与华盛顿的关系一直在不稳定的平衡点上僵持。美国显然很害怕越过横亘在与华竞争对抗跟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之间的界线。无论是美国官员的表态,还是不久前的中美天津会谈,均证明这一点。
拜登出任总统后,全世界都期盼新一届美国政府实行完全不同于前任政府的对华政策。但令人失望的是,拜登保留了前任对华政策的大部分内容,虽然有一定可预见性,但也更冷酷。在美国国内,抨击中国几乎成了“政治正确”,也是两党共识。
美国固守“共产党国家无法创新”的意识形态固有观念,大大低估了中国的技术决心,率先挑起了一场可能比华盛顿以为的要艰难得多的竞争。
近期,我国疫情有所反复,全国日增确诊病例数达数十例,但随着民众疫苗接种数迅速增加,在严格防疫及追踪下,我国并没有再度大规模暴发的现实环境。我们需要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应有的生产生活。
“中国威胁”正在以某些方式被夸大,这对美国外交政策战略来说适得其反,并会以危险的方式扭曲国内政治。
美国的对华关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竞争,还需要更多内涵。美方需要清晰明确地向中方传递一种信息,即美方期待的美中关系不仅仅是竞争关系。
国际社会如何正确评估一个更加自信进取的中国?有人批评现在的中国外交过于霸道。但中国已不是从前的小猫,已经成长为大虎,老虎不会像猫一样行事。中国的确更加进取,但与霸道之间有很大差别。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政府把其所谓的“多边主义”挂在嘴边,四处游说、拉帮结派,企图“以实力地位”施压中国就范。近日,正在印度和科威特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印度大谈“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在科威特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也不忘强调对以多边方式更广泛地处理全球卫生安全问题的支持。
美国和中国采取的政策是避免严重技术分裂的关键。世界其他国家通过置身于中美竞争之外,可以帮助在打造一个基于信任的新共识方面发挥带头作用。
过去四年来,美国的对华政策对美国普通百姓、对美中关系而言是一场灾难。它往往基于谬见而非事实。
显示 330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