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松下集团社长津贺一宏在北京告知中国业界,这家跨国电器公司在未来业务上正在布局两大技术变革。一是与地球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密切关联的能源革命。另一个是工业4.0的数字革命。
美国驻文莱大使克雷格·艾伦23日表示,文莱有很多美资企业和美资项目,这些企业希望能够与中银香港等中资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在安卡拉遇刺身亡一天后,土耳其领导人20日表示将在叙利亚问题上继续与俄罗斯开展合作。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13日在华盛顿表示,欧佩克希望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加强合作,维护全球石油产业稳定。
“东盟期待继续加强同中国合作,以支持实现202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目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负责经济事务的副秘书长林康宪日前接受新华社书面采访时表示。
波兰总理希德沃12日与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在华沙举行会晤,双方表示将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
“中黎关系友好且发展顺利,今后合作前景光明。”在中国与黎巴嫩建交45周年之际,中国驻黎巴嫩大使王克俭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此评价两国关系。
“大陆近在咫尺,当然是台湾企业想要开拓的市场。当前实体通路在萎缩,虚拟通路在成长,两岸企业家应当认识到这一变化,有所创新。”台湾东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辰冬说,他想把台湾跨境电商平台带到大陆来,向大陆跨境电商“取经”,获得更大发展。
2016年11月5日,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拉脱维亚里加举行。与会各方围绕“互联、创新、相融、共济”主题,共同制定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里加纲要》,表示将根据各自国家法律法规,欧盟成员国将根据欧盟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认真执行,以进一步巩固既有合作,不断开辟合作新领域。
随着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合作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双边经济、人文项目正在圣彼得堡开花结果。
根据规划,双方将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强合作,扩大在工程机械、汽车产业等领域的合作规模,推进轻工、食品业以及建材领域的产业合作并加强纺织工业现代化合作。哈萨克斯坦商界人士表示,中国市场巨大,两国利用产能合作的机会在哈萨克斯坦设立工厂,生产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有机食品和无公害果蔬。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宣布,将和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合作在上海建立合资公司,打造新一代中俄远程宽体机。中国商飞和俄罗斯联合航空的合作背后,是中国企业与国际航空企业工业合作转型升级的事实。从简单的零部件供应到深层次的技术合作,中国航空产业正在为国际航空市场贡献更多的技术力量,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即将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此次会议将盘点一年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成果,并为下一阶段合作作出规划。分析人士认为,双方一年来合作亮点纷呈,未来合作潜力巨大。随着中国与欧盟就“16+1合作”进一步增信释疑,这一合作机制将获得更大发展。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希望在激发本国经济活力的同时推动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在南亚,“一带一路”建设的中线计划自乌鲁木齐穿阿富汗到哈萨克斯坦,南线计划从海南穿过东南亚连接斯里兰卡和印度。中巴经济走廊和印中孟缅经济走廊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跨国、跨区域合作项目。
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通过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把中国性能优良,价格合理,绿色环保的产能优势以及资金的优势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优势,劳动力的优势和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还与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王毅表示,今天,杜特尔特总统即将跨海而来。这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将成为中菲关系的新起点。“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中方也高度重视这次访问,我们已经做好准备,愿向菲律宾人民展开友谊之臂,伸出合作之手。
随着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土耳其和以色列能源部长13日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会晤,讨论建设天然气管道向土耳其和欧洲输送以色列天然气问题。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日出席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今后3年中国政府将采取更大的力度,提出18项新举措。
10月10日,在纳米比亚温得和克举办的第三届信息与通讯技术峰会上,华为公司与纳信息与通讯技术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信息与通讯技术能力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政策指导框架、提供通信种子培训等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现年91岁的西班牙雕塑家、画家圣地亚哥·德圣地亚哥·埃尔南德斯日前表示,希望有机会和中国艺术家在马德里共同举办雕塑和绘画展,以促进中西两国文化交流。圣地亚哥曾于2008年在北京参加了以奥运为题材的国际艺术展,还在2015年参加了中国“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
显示 783 条中的 741 到 76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