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母亲新农场”是由中国湖南省妇联牵头,联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袁氏种业公司推动的对非农业合作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培训与资源支持等方式,帮助非洲妇女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减贫与性别平等。
清晨,太阳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乍得哈杰尔-拉米斯省杜吉亚区的米代金村。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几台崭新的收割机犹如小船驶入金色海洋,轰鸣声与农民的欢声笑语交织。
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主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水稻生殖隔离国际研讨会日前在昆明举办。
自1998年起,中国援几比农技专家组就扎根于巴法塔地区,迄今已派驻超过230名专家,他们在当地进行水稻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示范、组织水稻种植技术和农机维修保养技术培训等。
大家好!认识一下,我是一颗水稻种子。考古学家说,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那时的中国浙江省上山村,原始上山人开始种植世界上最早的驯化稻米。
在位于科特迪瓦南部迪沃省的格格杜垦区,一片片新栽种的稻苗迎风舒展,种植户们三五成群地簇拥在几台崭新的农机周围,欣喜地交流着使用方法。
西非国家尼日利亚即将迎来水稻收割之际,在首都阿布贾近郊一个农场里,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李太龙头顶烈日在田间查看稻穗的长势。
自2015年以来,中国先后实施了三期农业援助项目,通过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建立标准化稻田和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等方式帮助斐济提高水稻产量。陈华早带领的6人专家团队于2023年7月抵达斐济,开始执行第三期项目。
12月15日下午,海南省中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万宁市后安镇人民政府举行基本农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023年6月21日,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集中育秧基地,村民正在起秧准备栽插。
5月的马达加斯加正值金秋。在距离首都塔那那利佛35公里外的马义奇镇,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的试验田里,65岁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胡月舫正与当地农民们一起抢收本季的最后一批水稻。
“多亏中国专家提供的水稻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训课程,使我们获得了更高的水稻产量,提高了合作社成员的收入和福利。”近日,30岁的布隆迪人伊曼纽尔·尼齐吉伊马纳在接受采访时说。
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秘书长拉哈里诺梅纳6日说,中国是全球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先驱者,感谢中国政府为马方杂交水稻育种以及非洲农业发展所作的贡献。
穗数、每穗粒数、粒重,这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个核心要素。然而,这些性状通常会相互制约,优异性状往往难以兼得。我国科学家日前揭示了水稻穗重和穗数之间相互制约的分子机制,从而为打破这种制约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为突破水稻产量瓶颈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与研究思路。
水稻亩产从300余斤提升至800斤、蛋鸡产蛋率由50%提升至80%、引入火龙果苗等收益较高的经济类作物……非洲西部传统农业国多哥的民众,正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中国援多哥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带来的好处。
时值深秋,正是水稻丰收的季节,在安徽省五河县小溪镇,沉甸甸的稻穗为田野披上了“金装”,收割机来回穿梭,田间一片丰收景象。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近日正式推出谷种质量认证系统,通过认证标签制度来鉴定谷种质量,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孟加拉国农业部长拉扎克近日对媒体表示,孟加拉国今年水稻保持增产势头,政府将继续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近几个月来,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推动粮食增产的鼓励政策,力争到2040年将水稻年产量提升至5400万吨。
金秋九月,巢湖市烔炀镇朝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的40亩中籼水稻早熟品种已经全部成熟。从9月24日开始,村合作社抢抓晴好天气,组织收割机开镰收割早熟水稻。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水稻研究所技术主管伊沃·梅洛表示,“袁教授的成就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科技财富,为在全世界消除饥饿作出了贡献”。
显示 3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