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是湛江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跃上新台阶的五年。
回眸“十三五”,“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湛江市发展的每一个瞬间: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心仪工作,靠自己的双手奋斗美好生活、赢得出彩人生;普惠性幼儿园越来越多进入小区,解了众多年轻父母的后顾之忧;村民有个头疼脑热,不出村就能看上病,不用老往城里的医院跑了……
回首“十三五”,迈向“十四五”。时与势都在湛江一边,这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开创新局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开启新征程,湛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跑赢下一个全新的五年!
出台69项“暖企”举措,审结商事一审案件24703件,完成市属“僵尸企业”破产出清案件13件,盘活资产2560万元、土地资源24万平方米,配合政府专班收储土地1344.2亩……2020年,湛江法院奏响了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的“最强音”。
从“羊肠小道”到“大路通衢”,从“出门找绿”到“开门见绿”,从“传统农村”到“美丽乡村”……如果要问湛江这五年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答案精彩纷呈,感受不约而同,那就是城乡环境、面貌和品质的华丽转身。
“十三五”期间,湛江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着力促改革、扩开放、增合作,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和合作,不断营造发展新优势。
1月26日,湛江经开区与宝钢湛江钢铁公司召开政企联席会议。
日前,湛江大道湖光快线互通立交特大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附属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即将迎来路面铺筑工作。
雷州半岛大地上,产业发展欣欣向荣,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湛江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重点项目数量最多、完成投资额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强的高光时期。
地处粤桂琼三省交会之处,背靠中南、西南腹地,面朝广袤的南海,湛江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湛江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过程中,坚持“海陆空”齐头并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致力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在1月24日开幕的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湛江。
1月25日上午10时18分,经过连续39小时的连续吊装作业,国内首座以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为设计理念的桥梁——湛江调顺跨海大桥顺利合龙,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为大桥实现年中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湛江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五大领域8067家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不减压,复工复产“两手抓”,我市加强“双统筹”,向广大群众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1月21日,记者从湛江海关获悉,2020年湛江市进口值历史首次超出口。湛江海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口岸疫情防控和促进外贸稳增长,助力湛江市外贸回稳向好发展。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湛江市如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百年?
去年来,湛江市176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全部“摘帽”,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得到有效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不断巩固提升,进一步扫除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沉疴积弊,干部群众面貌焕然一新。
1月21日,记者从南方电网广东湛江供电局获悉,2020年全市用电量237.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
1月21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2020年1—12月,湛江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42.4亿元,同比增长6.7%。进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总额双双创历史最高水平。
记者近日从广铁集团获悉,2021年1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调整旅客列车运行图。广铁集团继续补强高铁运能,增开动车组列车12对,变更运行区段14.5对。
1月18日下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与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是湛江湾实验室首次与本土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显示 1982 条中的 261 到 28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