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级社阿联酋地区委员会2025年会13日在迪拜举行。来自阿联酋政府、国际航运企业和行业机构的约70名代表参加会议,共同探讨航运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地缘战略现实转变和技术变革加速,航运业正处于范式转变的风口浪尖。
航运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来自市场需求与成本两方面的压力正倒逼全球航运业加速转型,全球航运业携手深度合作,共同向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广泛共识。专家认为,各国港口城市需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人员、货物、资本互联互通,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林戟8日在2022“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上提出,航运业需要实现产业层面的根本性突破,才能保障供应链稳定畅通,高质量服务双循环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2“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上,来自港航、科技、服务领域的10家机构正式加入“丝路海运”联盟,并举行了“丝路海运”联盟新成员授牌仪式。截至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单位已超过270家。
11月3日至5日,2021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吸引了全球航运业“顶流”汇聚上海,探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面临的挑战和低碳智能发展的未来方向。
国际海事组织于2018年通过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制定了航运业在2008年基准上至203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至2050年温室气体年度总排放量降低50%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国航运界纷纷加入“脱碳”大潮。
国际航空业和航运业加起来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约占排放总量的3%。到目前为止,这些排放量一直未能减少。在欧盟,自1990年以来总排放量下降了30%,但国际航空业和航运业的排放量增长比任何其他经济部门都要多,分别增长了29%和26%。
由于航运业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海事部门的脱碳问题引发全球关注。
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疫情中复苏之际,大量船只停靠在中国附近,等待出口的恢复。德鲁里航运咨询公司负责集装箱领域的高级经理西蒙·希尼说:“靠近主要出口中心、做好出发准备是明智之举。”
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前10个月,我国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4.8%和5.5%,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0.5%和4%。
2020年,由于封控措施和部分商品短缺,供应受到限制,人们开始利用积累的储蓄进行消费,从而引发全球需求猛增。但现在,由于通胀飙升、利率上升、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以及主要经济体面临衰退,消费者的胃口有所下降。这种转变的最好例子是,物流平台已没有空间来存放过剩的空集装箱。
美国调查公司笛卡尔-达塔明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减少。
第二届“世界航商大会”期间举行的“智慧港口与航运物流数字化发展”分论坛上,航运业内专家指出,当前航运周期既受到宏观、行业和市场需求等常规因素影响,还叠加地缘政治、新冠肺炎疫情、供应链重构等非常规变量,未来航运市场仍存不确定性。
为进一步织密“丝路海运”航线网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2022“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发布了6条“丝路海运”集装箱命名航线,并首次命名2条“丝路海运”散杂货特色航线。
疫情给全球带来巨大冲击,在全球供应链复苏的过程中,航运业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全球经济正逐步走向复苏,经贸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航运相关产业应如何理解变化、把握变化、有效应对,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下半年出口旺季的到来,集装箱运价飙涨、“一箱难求”仍然持续,与旺盛的出口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专家认为,航运业的火爆行情或将持续至年底,明年的市场走势仍需观察。业内人士建议,充分挖掘多种运输方式分流,加大跨境陆运、中欧班列以及海铁联运、海空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分流力度。
2021“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于9月8日至9日在福建厦门举行,地中海航运公司(MSC)首席执行官索伦·托夫特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表示,在新冠疫情之下,航运界需谋求合作共赢,升级航线以维持供应链持续运转。
国际海事组织第四次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报告预测,随着全球贸易活动的持续复苏和增长,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比例将进一步上升。各方需加快航运领域减排,积极发展绿色航运,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
恰逢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抓住产业发展机遇,把握航运业发展趋势,成为我国航运发展的重点。近日,在2021全球船舶交易与法律政策新风向高峰论坛上,众位专家发表了看法。
显示 42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