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自20世纪50年代起进入非洲基础设施建筑市场,实现了由援助到项目的转型,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是中国在非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商。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企业拟顺势而为,优化非洲市场布局,加强银企合作,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合理应对风险与挑战,使企业在非经营活动继续做大、做强。
10月5日,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的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以下简称“亚吉铁路”)正式通车。亚吉铁路从投融资、技术标准到运营管理维护,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这条铁路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首次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
上半年,美的集团完成三起国际并购,累计金额超过325亿元。这其中不乏日本东芝白色家电业务和德国库卡这样的国际巨头。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美的正在通过大手笔的国际并购,快速获得国际优质资产,以此推进其国际化进程。美的半年来发起三次国际收购,动作之快,频率之密集实属业内罕见。
在传统服装企业纷纷陷入困顿并多方谋求转型的当下,专注于全球时尚消费产品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浙江执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犹如服装业的一朵奇葩,其全球销售额正在以每年4-5倍的速度猛增,一年出口的时尚产品高达1000万件,而库存产品却几近为零。
清华控股旗下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7月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辰安科技依托清华大学等实验室研发力量,谋划创新链、产业链,形成技术快速产业化的路径,不仅搭建起了从中国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的“快车道”,也为当前中国创新技术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商道样本。
矿业工人工会负责人表示,持续两周内,工会一直劝说工人复工,但劝说无效。资料图:赞比亚谦比西铜矿采矿生产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表示,谦比希铜矿工人罢工事件中工人与企业产生如此大的矛盾,其根本原因是双方利益的冲突、文化的差异。
2011年10月,谦比希铜矿爆发了一场为期两周的大罢工。中色非矿态度强硬——若提出不合理加薪要求的2000多名当地工人不能在规定时间复工,则全部解雇。最终,赞比亚总统萨塔委派矿业部长斯穆萨出面调停后,工人才开始复工。在该事件中,工人和企业双方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近年来,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非洲一直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国际业务的重点市场,在全力建好绿色精品项目的同时,三峡集团在非洲继续秉承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形成的“长期合作、融入当地”的理念,兼顾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真正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属地化经营。
青岛瑞昌棉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非洲棉花、纺织品及其他农产品贸易的公司,与中非发展基金等共同成立中非棉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在马拉维、赞比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非洲四国投资建立了集棉业种植、收购、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生产基地,成为我国在非洲从事农业种植领域的最优秀的农业企业。
2015年5月,“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巴哈瓦尔布尔地区塔尔沙漠。灿烂的阳光下,一片深蓝色的电池板“海洋”在漫漫黄沙中熠熠闪光,巴基斯坦第一座装机容量达100兆瓦的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投入运行。
新加坡环球影城项目通过管理创新,在大型主题公园总承包建设领域开创了中冶MCC的国际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为中资企业在海外承揽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开创了集团内部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新模式。
8月22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和瑞士先正达公司宣布,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的交易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中国企业最大金额的海外收购案记录一直在被刷新。分析人士指出,中化以比对手低的价格拿下了这宗收购案,彰显了价格之外的“表外”优势。
中国水电八局在2010年进入南美洲委内瑞拉市场后,不断开展本土化、国际化研究和实践,积极探索项目的跨文化管理,先后承建了委内瑞拉新中心电厂、巴里纳斯重油电厂、圣坎高速公路等多个大型项目,树立了中国水电良好的品牌形象。
“十二五”期间,上海水产集团在转型发展中,坚定不移的实践“一带一路”倡议及“走出去”发展战略,实现了“海陆一体化”经营目标。
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应急电站项目是中国电建践行国家政策、利用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实现项目参与方合作共赢的旗帜工程。
面对国内轴承行业产能过剩,我国轴承行业龙头企业――瓦轴集团的“走出去”路子独具特点。近年来该集团通过引进“外脑”和海外并购,实施“海外本土化”战略,产品出口到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丹麦、巴西、古巴、日韩、印度等国家及地区,企业的出口额连续三年增长15%以上。
显示 864 条中的 761 到 78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