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2009年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下,中铝对力拓的投资曾出现部分浮亏,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投资效益已回升,更为关键的是,中铝在此次并购活动中,对跨国并购中的政治文化潜规则把握较好,部分扫除了四年前同为国有资源企业的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的阴影,为我国资源型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
华为案件提醒了准备去境外投资或者已经在境外投资的我国企业在缴纳利润税时对常设机构、办事处之间关系的把握。事实上,如果能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或许能在避免一些纠纷情形下创造更多财富。
2005年10月24日,北京第一机床厂(以下简称北一)全资收购了德国著名的瓦德里希·科堡公司,到了2008年,科堡已脱胎换骨、焕然一新:销售收入达到收购前的3倍,订单合同是收购时的10倍,利润增长是收购前的8倍。
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解决国内财政问题,按照欧盟成员国间达成的救助方案,葡萄牙政府2011年开始出售国有公司股权,其中,葡电是第一单。
项目组经过调研发现,作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企业在境外并购的过程中常常要面临各种复杂的资产关系,有效识别并善于处理应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投行在并购中的作用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在此,以中钢并购Midwest案例为介绍了投行在其间的作用。
中色地科进入后,通过专注于坦桑尼亚Handeni金矿项目的勘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在一年三个月的时间内公司股价一路上涨至6.05加元,成长了100余倍,被业界誉为“最成功的投资案例”。
2008年11月,潍柴获知博杜安频临破产,法国当地政府拟对其资产进行处置。在对其产品、市场、财务状况等进行充分研判基础上,潍柴组织技术、资本运营、市场、采购等部门人员组成项目组迅速派往博杜安进行实地考察。
哈萨克斯坦税负水平为35%,折合每桶原油纳税23.3美元;2008年6月开始征收原油出口关税,使该年总税负水平达到了52%,折合每桶原油纳税44美元,极大地降低了公司利润率。下文将详细分析该中资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税收筹划设计。
由于全球资源能源合作开发条件较好的地区大多被西方控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等艰苦地区是我国境外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由此对外援助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以中石油苏丹项目为例,说明援外对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
公共平台型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促进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是我国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托。本节通过永元投资东方工业园和河南国基海外园区创新发展的案例来谈谈双边政府支持做好公共平台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几点经验体会。
自用型境外经贸合作区是指企业在东道国投资建设,并供企业自身使用的合作区。本案例通过徐工集团投资徐工巴西产业园项目的案例,强调利用企业自身资源来搞好自用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相关经验。
广西农垦集团在印度尼西亚购置土地进行园区建设,并利用印度尼西亚丰富的原材料、廉价的劳动力和畅通便利的交通等诸多优势,吸引国内已饱和的行业入驻园区,实现国内产业的战略转移。
越美集团的国际化模式拓宽了企业本身的发展空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企业解困破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境外科技园区主要是利用东道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投资,建设境外科技园区应重点考虑东道国技术和管理的水平与成本。
从大连华兴集团投资朝鲜新兴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案例可以看到,境外重化工业园区的区域选择非常重要,当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市场因素,政治和体制因素等因素应首先考虑在内。
要鼓励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国有企业共同开拓海外市场,避免单个力量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尴尬局面;在一些重大企业收购投资中,可以由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竞购,或组成联合体;要注重借用投资基金等投资平台进行海外收购运作。
苏州青旅的“走出去”,运用了产业上下游拓展和横向拓展混合推进的模式。上下游拓展模式较为常见,比如某企业原来以做贸易为主,但在国际贸易的业务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一步考虑向上下游延伸,进而进入境外投资领域。
近年来,三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要求,精心布局海外市场。而欧债危机为三峡集团提供了难得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三峡集团利用避税港成功实现了降低税负的目的。
显示 839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