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与拉美贸易关系依然紧密,中国的政策声明也热情洋溢,但在很多情况下,中国投资者在拉美正采取更温和路线,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继续这么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019年4月2日在美国商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在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少数极具活力的公司”的价格涨幅最高。拉加德认为,垄断问题尚未形成——至少目前还没有——但政策制定者应该降低新公司的进入壁垒,以确保出现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美国政策制定者和外国政府的选择将是决定强制性经济措施长期而言是否仍是美国外交政策有力工具的主要因素。美国强制性经济力量性质的转变可能会促使美国所采取的强制性经济措施的平衡和性质发生一些变化。
本文认为,一种新型的基于开放协议的多边合作为集团国家探索和开发监管问题上的潜在共同利益提供了更好的前景,而且可以维护国家监管主权的核心方面,从内部提升重塑世贸组织的可能性。
韩国面临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地竞争对手的安全威胁和经济挑战,但对其国家利益的最大长期威胁是低生育率带来的人口挑战。韩国政府未能提高生育率对韩国的经济和安全构成严峻的长期威胁。
本文以中国贫困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最近的专有数据为依据,研究信贷约束对国内劳动力流动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一旦流动资金被注入一个村庄,就会在社区中流通,从而刺激人口流动,尤其是在信贷受限的少数族裔社区。
中国越来越多地将其旗舰外交政策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视为重组全球治理的工具和推动新型全球化的载体。到目前为止,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方法的分析没有对其内容的分析普遍。但对这种不同寻常的方法进行分析是必要的,以帮助该项目可能涉及的国家了解战略分析,并帮助他们确定一个合适的应对方法。
继2018年下半年停滞不前后,德国经济增长势头在2019年第一季度再度回升。尽管主要影响工业部门的负面特殊因素正在逐渐结束,但2019年开局经济状况仍然喜忧参半。
虽然全球投资需求巨大,但发展中国家往往被排除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动之外。2017年12月世贸组织第11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关于投资便利化的联合部长声明》,呼吁开展“结构性讨论,以建立投资便利化多边框架”。本政策简报概述了有关投资便利化的新兴政策辩论。
2019年一季度中企海外并购整体趋于谨慎,避险情绪增加,由于欧美政府收紧外商投资政策打击了中企投资信心,加大不确定性,中企地域偏好转向明显,由欧美转向亚太;另一方面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预计TMT、生命科学及消费品等行业将持续受到跨境资本青睐。
汉班托塔事件可能是个例外,但它已成为“煤矿里的金丝雀”,对其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警告信号。世界各国正逐渐采取措施,重申它们对“一带一路” 倡议项目的影响力,北京方面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最近,对于从伊朗购买石油的国家,特朗普政府决定终止豁免政策。这一决定的战术意义——增大伊朗经济压力——可能有限,但其战略意义将超越中东,损害到友好国家,比如印度。
中国在拉美的环保投资正在兴起。毫无疑问,中国的绿色投资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也是该地区迫切需要的。但是,这些并不能弥补中国对传统燃料的绝大部分资金和其所造成的持久环境破坏。太阳能和风能只占中国能源融资的不到7%。随着中国加大对环境友好型投资,拉美国家如果不想失去利益,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尽管最新的巴塞尔建议(巴塞尔协议III)与之前的建议一样,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制定,但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正在采纳和调整该协议,其他许多国家也在考虑采纳该协议。这样做是因为这符合他们的长期利益,但与此同时,新标准给他们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本报告评估了巴塞尔协议III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
金融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各领域和各阶段,通过提供融资服务、跨境结算等,较好地支持了“一带一路”在“设施联通”、“民心相通”和“贸易畅通”等领域的活动,需要重视并加紧总结建设成果,为“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积累经验。
“一带一路”虽然是中国提出的倡议,却是属于世界的公共产品,是所有相关国家共同的事业。“一带一路”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金融环境差异性较大,这就需要中国金融机构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扎实提升国际化水平,千方百计加强与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业务联系,争取彼此支持。
本文作者认为,一个将GDP的45%用于储蓄的国家,面临着结构性压力,在缺乏特别的国内刺激措施的情况下,这种压力将推动中国实现盈余,而不是赤字。现在放开中国的金融账户,可能会推动中国重新实现盈余。
日本在后苏联时代中亚地区的政策,常常被解读为是对中国的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但这种第一印象可能具有误导性。目前,日本似乎已经明确从其过去几十年推动的区域外交的宏伟计划中走出来。日本在保持其作为发展援助国的独特地位和软实力的同时,更倾向于与中亚进行务实的商业发展。
中国最近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改革,将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数量从原来的63个增加到126个,同时试图利用更多边的框架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即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换句话说,中国愿意做出妥协并与其他国家分享利益,但最终还是努力保护该倡议的非西方模式。
“一带一路”旨在建立新的贸易路线,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花费大笔资金,而中国无法单独实现这一目标。对此,中国社科院的经济学家曾呼吁,中国必须吸引其他国家支持这一项目来分担风险,否则中国或陷入困境。
显示 12533 条中的 7501 到 752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