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显示,中国在科学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美国,这一变化预示着全球力量暗流的改变。
握有全球光伏发电行业市场八成份额的中国各大企业仍在竞相投资增产。不仅是各国承诺实现碳中和刺激光伏行业需求大增,而且发电效率更高的新产品也即将实现量产。计划和建设中的追加产能相当于每年新建340座核反应堆。
中国通过对国际港口运营不同程度的参与,成为全球海运业重要参与者。
尽管西方国家纷纷谈论减少对中国工厂的依赖,但中国在过去两年里巩固了其作为世界制造业产品首要供应国的地位。
中国在去年9月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这表明该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倡议受到欢迎。
中国日前就正在利用人工降雨手段来“追云逐雨”。中国的目标是在2025年形成完备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增雨(雪)总面积超过550万平方公里。
在咖啡消费热潮下,中国一些年轻人希望通过开咖啡店来实现梦想。
《经济学人》近期刊登文章,讲述中国中部城市长沙如何通过新兴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试图跻身中国一线城市。
从美国及其大多数盟友的角度看,中国是制度对手。不过根据设在柏林的墨卡托中国研究所18日发布的关于全球如何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的分析报告,在其他大部分地区,中国被视为重要的经济伙伴。
业内专家说,政府正在为大湾区制定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细节。随着碳交易的推进,大湾区有条件成为中国碳减排努力的引领者。
7月份中国的新车销量比2021年同期高出30%。大众、梅赛德斯和宝马被中国汽车制造商以及特斯拉越来越远地甩在身后。
公共交通采用电动巴士的趋势正在全世界扩大,这些电动巴士大部分为中国制造。
日本一家科学政策研究机构称,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数量——衡量研究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方面,中国首次超过美国。这一里程碑提供了以数量迅速增长而著称的中国学术活动在质量方面也在迎头赶上的新证据。
中国乡村在乡村振兴行动的帮助下走出贫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汪三贵表示,中国希望乡村振兴能够提振经济。农村的发展会对“双循环”模式起到助推作用。
在过去两年里,中国制造的小汽车在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街道上变得随处可见。中国小汽车销量大幅增加,在一些海湾国家达到35%的增长率,而知名品牌则受到影响。
中国一直希望民用核能项目能够为解决能源挑战提供经济且低碳的办法。根据“十四五”相关规划,中国将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和沿海核电项目建设等,到2025年,希望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在二十国集团中,有19个国家正在探索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16个国家已经处于开发阶段。自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是CBDC领域的先行者,这一早期发展使中国得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并打破美元的霸权地位。
乍一看,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相似之处似乎并不明显,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黄玉贤认为,这个城市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相似之处带来了有益的科学伙伴关系。
中国生鲜配送行业迎来大洗牌。在中国,生鲜电商平台正在迎来大洗牌。在5年时间里,该市场规模扩大至此前的数倍,1.4万家大小企业林立,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价促销导致的过度竞争和配送员人手短缺令很多企业退出。
中国正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湖南乡村因此发生了巨变。
显示 8225 条中的 3221 到 324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