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与中国差不多的人口数量和发展目标,印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一个被用来与中国进行比较的对象。但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研究教授坎蒂·巴杰帕伊说:“印度的人口比中国年轻,但如果人口素质得不到提高,所谓的人口红利可能会变成人口噩梦。”
本报告探讨了跨大西洋在海洋和外太空的全球公域治理以及中国在其中的行动方面的趋同和分歧。报告定义了全球公域并探讨了它们是如何受到监管的。
2月份,拜登政府公布新的印太战略。这一战略正确地将美国注意力放在印太地区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上,特别是由中国构成的挑战。
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增加,影响拉美自然资源和当地人民。本文旨在对中国主要投资和贸易进行分析,分析大豆、铜和牛肉行业。在许多情况下,本文表明不可持续性不是中国企业做法造成的,而是资源性质、当地法律框架或全球行业标准的结果。
近年来,美国和以色列在对威胁的看法和对待中国方式上存在分歧。以色列主要将中国视为经济伙伴,并正在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而华盛顿的共识是,中国在军事、经济和技术上日益成为全球战略对手。为应对中国带来的多方挑战,美国必须加强与盟友合作,包括在中东最亲密伙伴以色列。
新冠肺炎疫情后果清楚表明,几十年来为追求效率的离岸外包和成本削减,已经让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供应链变得脆弱不堪。通过减少对潜在对手依赖、扩大地理多样性、采取务实方法,建立国内能力和从可靠合作伙伴那里采购以恢复系统平衡,将是一项复杂、昂贵和影响深远的任务。
近一年多以来,中国科技行业遭遇监管风暴,业务扩张计划被打乱,市值蒸发数万亿美元。在中国政府高官发言后,人们对政府会开展更多打击行动的担忧可能很快消退。
对于中国崛起的战略后果,以及如何应对,欧洲似乎有更清晰的认识。事实上,欧洲和印太地区正在形成的联盟可能是影响新兴的印太和全球安全秩序的开始。但在所有不同的印太战略和政策趋同并形成一个团结一致的方法之前,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可预见的未来,远东将在美国的战略想象中占据突出地位。中国从落后国家转变为军力强大的富裕国家,令西方领导人陷入了窘境。但中国崛起并不意味着欧洲无足轻重,或者中东可以被忽视。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21日表示,美联储准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遏制通胀,即使这意味着加息幅度大于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上周的加息幅度)。通过发出许多信号,鲍威尔几乎确保了美元将对人民币升值。这可能大大有助于中国政府保住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的零售贸易在2022年头几个月突然加速。收入增长使居民需求得到支撑,减税则促进了生产。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表示,在新的地缘政治条件下,俄罗斯可能也会面临同样不断增长的商品需求,但物流受限和不畅的相互结算成为阻碍。
全球每年生产和消费的塑料超过3.5亿吨,可重复使用和安全有效处置的塑料比例非常低。污染土壤的农业塑料是一个被忽视的定时炸弹和紧迫的全球问题。
在危机时期,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原则极有可能被打破,国家安全利益极有可能被置于优先地位。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让人们开始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
美国总统拜登于2022年2月发布的印太战略似乎旨在重新平衡中印间的力量方程。根据拜登的印太战略,美国寻求“支持印度的持续崛起和地区领导地位”,并将印度视为“南亚和印度洋志同道合的伙伴和领导者”。对于印度而言,这并不是一个意外收获,反而让印度或将被迫应对其对华政策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
受时局影响,全球石油市场动荡几乎没有结束的迹象。这种动荡是目前冲击世界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为深化与巴基斯坦的合作,中国公司决定对伊斯兰堡的医药行业进行投资。
大多数国家都希望在网络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中国也不例外。近10年前,中国提出要成为网络强国,这至少表明它在某种程度上愿意与美国展开权力竞争。
美国的政策必须考虑到美国盟友和伙伴的偏好,它们无法想象遏制中国或与中国全面脱钩。关闭开放的大门不能让美国变得更安全,摧毁现有秩序去追逐虚妄的目标也不会让美国成功。华盛顿需要找回务实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如果国际社会想要在2030年最后期限前取得有意义气候进展,主要全球参与者应该在国内外共同努力减少排放。本文讨论了美国气候政策,以及它是如何受到与欧盟和中国关系的影响。
许多上海居民因为新冠疫情在家隔离足不出户。与此同时,在这座超大城市突然变得冷清的街道上,一道常见的风景是,配送食物的骑手骑着电动车飞驰而过。包括美团、饿了么、拼多多和叮咚买菜在内的多家平台,正竭尽全力跟上隔离在家的上海居民下的大量生鲜食品和消毒用品的订单。
显示 8015 条中的 3381 到 340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