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应链陷入混乱、美国与中国之间重要的贸易关系仍处于微妙状态之际,全球化的未来是一个对正进入后疫情时代复苏阶段的企业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
在亚洲,11月11日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日子。在“双十一”前几周的营销攻势的狂轰滥炸下,消费者早就计划好买什么,并提前把商品放到虚拟购物车里,以便在午夜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付款。
随着中国继续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它在发展新型碳捕集技术的竞赛中正赶超其竞争对手。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析显示,上一个财年中国发明了全球约81%的碳捕集新专利技术,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捕集新技术发明国。
如果CPTPP11个成员国能够共同努力,确保中国和美国都加入CPTPP,这将为21世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消除超级大国竞争军事化现象是全球当务之急。美中在世界最易爆发冲突的地区之一——中东——的战略合作,提供了一个引导这场竞争避免成为全球冲突的机会。
美国的“重建更好世界”计划(B3W)可能会补充而不是抗衡中国的跨大陆基础设施融资计划。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奥特国际政治学院的戴维·希恩教授说。他说:“如果实施得当,B3W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有足够空间。”
过度关注中国崛起,终将造成乱花经费、政策选择反应过度以及视野狭隘等问题,还会对其他不断显现的威胁或机遇视而不见。
《东盟宪章》第1条第15款提出,要“维护东盟在开放、透明和包容的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和积极作用,作为促进和外部伙伴关系与合作的主要动力。”作为东亚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和最具代表性的国家间组织,东盟保持在本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既符合地区发展实际,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近日,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美国一些人在能源供应和抑制石油价格上涨问题上挑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而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在俄外交部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强调,“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好邻居——中国的关系。现在俄中关系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具有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性质。可以说,这是21世纪国家之间有效合作的典范”。
近一段时期以来,美国一些高级官员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美国要谋求与中国“共存”。但美国提出的共存不是中国坚持的“和平共存”,而是在激烈竞争的同时确保不至于出现冲突;要建立所谓“防护栏”,以求两国能够在国际体系中共存。这表明,中美双方不想发生对抗的理念是一致的,但实现“不对抗”的路径却大不相同。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对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3个非洲国家进行访问。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体现了拜登政府对非政策的进一步系统化、具体化。而选择在本月底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前访问非洲,华盛顿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距离年底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欧盟预计还将出台一项既被看作“一带一路”倡议替代版、又被当作美国“重建更好世界”欧盟版的“全球门户”战略。如果再加上将在明年法国轮值欧盟期间推出、侧重“打造欧洲安全概念”的“战略指南”,立志要搞地缘政治的欧盟将基本完成战略框架的“顶层设计”。
美国正走向自南北战争以来最大的政治与宪法危机,很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暴力、联邦权威瓦解、国家面临混乱分裂的风险。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近日的亚洲之行中提到打造“印太经济框架计划”的设想。未来这一框架可能会围绕贸易便利、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劳工标准和供应链等具体领域展开。就目前而言,正如其名字所显示的,仅仅是一个框架。
欧亚棋盘正在以令人目眩的速度不停变化。在阿富汗的冲击之后,我们都注意到“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加强的互联互通性,以及俄罗斯、中国和伊朗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是新“大博弈”的支柱。
改善美中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子孙后代都是如此。2022年可能是关系回暖之年。
大概没有什么能像高铁这样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象征。在短短15年时间里,中国建造了3.8万公里高铁线路,几乎占全球高铁网络的三分之二。中国高铁是全球最快和最准点的列车之一。在上海和北京之间,高铁在很长一段线路上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347公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打击文物走私正式表示感谢。这个不常被人谈到的问题已成世界级灾难。拯救和推广自身文化遗产是中国的重要任务。中国政府认为,完成这项任务可以令中国更加积极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成就。
美国和北约在中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已经瓦解。但重构最多的是欧亚大陆,主要表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合作组织和以中国和俄罗斯为首的欧亚经济联盟的逐步互联。
“双十一”对中国消费者施加的魔力似乎已经失去一些效力。分析人士说,虽然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在线购物活动仍然很受欢迎,但享乐主义的自我放纵已经减少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醒的现实,即中国经济仍在走出这场疫情的道路上,而这个行业未来面临监管挑战。
显示 2261 条中的 861 到 88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