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张云7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种族主义只能导致冲突,不会解决任何问题,新“黄祸论”必遭文明社会唾弃。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与全球化中心专家Mathew Mathews等发表题为《抗击新冠病毒:保护公众健康是关键,亦应警惕仇外心理》的文章称,新冠病毒在一些国家引发了民众的恐慌,成为了一些人针对中国人的种族主义和加剧公共紧张气氛的工具。
外媒称,疫情出现以来,中国果断采取有力防控措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的抗疫举措表示肯定。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2月17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每天都向媒体简要介绍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新事件。2月17日,他的报告几乎是乐观的:中方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对4.4万例确诊病例进行了研究。数据表明感染数量有所下降。
疫情导致中国旅游业暂停,截断了与中国生产中心相关的供应链,抑制了中国的经济需求,进而给亚洲多国带来了冲击。目前,尚无迹象显示新冠肺炎的发病率已达到峰值。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经济遭受重创,这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恢复。每个国家都应从这次疫情中汲取正确的经验。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2月14日发文称,世界须以“备战”态度预防传染病,因为“科学家可以终结冠状病毒,但是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战争没有止境”。
路透社2月17日报道称,尽管复工返岗在渐次推进,但为了防控疫情需要,中国无论城乡、无论南北的街道村落依旧冷冷清清;另一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完成今年预期的经济社会目标。凸显稳经济、稳就业正与防控疫情变得同等重要。只是,在复工与疫情防控之间找到平衡并不容易。
境外媒体称,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逐渐释放出来越来越多的积极信号,但中国当局仍未放松防控措施。中国还表示,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疫情挑战,维护全球卫生安全。
2月1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德国出席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题为“跨越东西差异、践行多边主义”演讲,介绍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引发外媒高度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12日发表记者署名文章称,在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谣言层出不穷,不仅在网络上引发恐慌情绪,还危害人们的健康。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月16日报道称,在全民焦虑的非常时期,社会心理尤其脆弱敏感,维持社会情绪的稳定与健康,是这场抗疫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德媒称,关于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目前最重要的认识是,新冠病毒可在喉咙中增殖。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月14日刊载题为《已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浆可能有助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报道称,13日一位中国卫生官员呼吁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因为其血浆中可能含有可用于治病的珍贵蛋白质。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2月12日刊载题为《大流行、普通流感或病毒消失》的报道称,数周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一直试图弄清新冠病毒。然而,这一病原体引发的肺部疾病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新冠病毒疫情将如何发展?这种流行病是否仍然主要对中国来说是紧急情况,还是说会很快袭击没有做好准备的国家?
塔斯社2月14日报道称,俄罗斯首任国家总防疫师、俄科院院士、俄国家杜马教育和科学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根纳季·奥尼先科表示,全球三分之二人口感染新冠病毒是不可能的,不应制造恐慌。
英国媒体报道称,科学家们说,没有证据表明中国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由人类制造的。他们猛烈抨击了发出那种暗示的“低劣”研究。
喀拉拉邦对新冠病毒的反应非常出色。喀拉拉邦每日都在更新新冠病毒相关的检疫、检测和住院信息,基于医院和社区的检疫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之中。随着印度为应对新冠病毒带来的影响做好准备,政府应确保定期发布有关隔离和检测的国家级数据,并每天进行汇编,以免引起媒体猜测。
虽然绝大多数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都在中国,但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已经在整个亚洲蔓延开来。新加坡、日本、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都报告了确诊病例。但是,一些与中国有着密切来往的国家却报告没有发现病例。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14日发表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的文章,解析为什么中国遏制冠状病毒疫情的承诺和能力不应受到怀疑。
显示 114 条中的 61 到 8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