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无闲草,处处皆灵药。”介绍贵州中药材的公益广告在12月1日登录央视,配合贵州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加速期,助力贵州“黔药出山”。据了解,贵州中药材公益广告将在CCTV1、CCTV2、CCTV13等频道的重点优势时段高频次播出。
12月1日,贵州省上线“方志云”平台,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地方志数据的深度检索,通过知识图谱、智能推荐提升搜索广度。
11月2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周末非遗扶贫集市开市迎客。即日起集市每周日开市,将非遗文化传承与非遗产品、扶贫产品、农特产品等展销活动相结合,促进消费扶贫,弘扬民族文化。
贵州加快“放管服”改革,将在县级以上实体政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窗口,不断提升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便利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
潘雪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下司镇淑里村出生和长大,今年23岁,是一位“95后”手工艺人。平日里,她会将自己制作苗族银饰的过程拍成短视频,发布到抖音和快手等社交媒体,让非遗飞上“云端”。
12月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六个重大突破”推进落实工作方案》发布后,全省聚焦重点、紧扣“突破”,以超常规举措大力推进各项工作,数字经济“六个重大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效。
贵阳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贵州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1.3%,高于全国整体增速20.2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国第2位,其中出口356亿元,增长39.8%,增速列全国第一。
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情况报告显示,“十三五”是贵州省交通投资最多、建设速度最快、支撑保障最优、发展成效最好、老百姓受益最多的五年,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极大提升了贵州省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今年以来,贵州高度重视“药食同源”工作,积极开展天麻、铁皮石斛、灵芝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质的试点工作,同时加快铁皮石斛等“药食同源”物质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开发了多种药食同源食品、保健产品。
“世界酱酒核心 醉美赤水河谷——2020多彩贵州风 黔酒中国行”网上推介直播活动于2020年11月30日上午落下帷幕。
11月27日至11月30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重庆举办。贵州中药材作为全省12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亮相此次大会,德江天麻、赤水金钗石斛、剑河金钩藤三种道地中药材集中展出,供市民与参展商直接挑选与购买。参展现场,采购商纷纷点赞贵州省中药材产品,贵州中药材品质备受肯定。
贵州省境内所有收费公路将于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对安装使用ETC(车载单元OBU及ETC卡)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给予省内通行费7折优惠。
11月1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举行庆苗年活动。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欢庆传统节日。“苗年”是苗族同胞集庆祝收获、祭祀祖先、感恩天地为一体的盛大节日。
11月25日,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专题报告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第323期业务知识专题讲座在贵阳举行。
贵州今冬推出了温泉、民俗、滑雪、红色文化等主题产品,2020年内到贵州旅游,均可享受A级景区(不包括温泉景区和景区内特许经营性项目)门票5折优惠。
近日,贵州省发改委印发关于贵州电网2020-2022年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贵州省级电网第二监管周期(2020-2022年)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均有所下调。经贵州省发改委测算,每年可降低省内市场主体电费支出超过10亿元。
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剩余9个未摘帽的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这个昔日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66个贫困县全部出列。
走进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一家线下体验店,由当地企业生产的农特产品一应俱全,不时有消费者驻足挑选。从贫困户种植到加工、销售,这些农特产品通过四通八达的物流网,流向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11月18日,贵州省委副书记蓝绍敏赴贵阳市乌当区调研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专业化创新驱动,立足资源优势,做优产业生态,久久为功,不断把贵州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显示 650 条中的 241 到 260 条结果
“新红专”轮亮相海口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