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贷者应该向借款者收取多少贷款费用,尤其是在借款者处于经济劣势的情况下?对此,经济学家有他们的观点,活动家们也有他们的观点。但是这些关于正义和经济的争论的核心是法律。本文关注的是一个棘手的现实:当目标客户是社会上最不富裕的人时,法律对那些试图为信贷定价的人有什么要求?
根据当前美国GaR估测数据,近期金融环境宽松,在短期内降低了经济增长下行风险,而且基于当前金融脆弱程度,也未增加未来金融稳定面临的风险。货币政策制定者和宏观审慎监管机构面临的挑战将是继续监测并确保金融脆弱性不会显著上升,在中期内不会增大金融稳定风险,特别是考虑到宽松的金融环境容易催生风险。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的成功经验和现行的西方主导的规则并不能解决“一带一路”投融资所面临的障碍,亟待创新和突破。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高等教育和研发能力以及改善制度体系来应对中等收入挑战。然而,这一过程中最艰辛的工作将由私营部门承担。政府创造的有利环境只有在实际上能够促进和鼓励私营企业提高生产力和参与创新时才有意义。因此,在有关东南亚向高收入地区转变的讨论中,人们应更加重视本地私营企业的作用。
本文考察了2000年至2015年间10个新兴亚洲经济体资本账户政策的有效性。考察结果表明,某些类型的资本管制对于减少资本流动量和降低实际的汇率压力是有效的。在资本管制在促进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效果方面,汇率制度的选择至关重要。
G20应优先考虑将金融科技的发展作为议程项目。为此,本文建议,G20应制定监管原则,以促进金融科技实体和银行间的合作,以及为建立金融监管沙箱和政府主导的投资与合作计划提供最佳实践。G20可以建立一个G20金融科技工作组来领导这个议程。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诸多融资的瓶颈阻碍着投资计划的实施:一是基础设施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和收益率较低;二是一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金融体系欠发达,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重要元素,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引发了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的忧虑。这些忧虑致使国际社会上出现一些抹黑中国企业的做法。中国企业需通过内功的修炼,逐渐走向正规化、集团化发展。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应该“因地制宜”。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表示,自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失去动力。大多数大型经济体很可能在2019年和2020年继续扩张,但近年来的周期性繁荣似乎已让位于接近或有时低于趋势水平的增速。
近期,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玛克辛·沃特斯呼吁改革私营部门窗口机制。该机制利用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的资源,为投资于低收入国家的私营企业提供补贴。沃特斯呼吁采取一种基于竞争和完全透明的方式。她的介入为世行集团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私营部门窗口的机会。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继续实施改革开放,一些重大变革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生,但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形势下,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努力开创开放、创新、包容、共赢的未来。
“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6年提出的外交战略,旨在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印太战略促进了亚洲、非洲和中东的连通性、自由贸易和基础设施发展。另一方面,该政策使得日本重新开始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围绕日本印太战略的不确定性位于东南亚,东南亚也是印太战略的核心。
印日越三边合作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在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走廊等关键领域合作的基础上,提升全面经济增长的区域协商特征。换句话说,印度、日本、越南三国合作必须建立在协商机制的基础上,遵循东盟合作框架,补充该地区所追求的包容性。
由于全球粮食生产面临着气候变化的挑战,人们必须改善气候智能型农业的最佳实践,以实现粮食安全。这需要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资源,以便在高影响力的优先领域扩大气候智能型农业活动。
各国和各地区对“一带一路”的态度正在重新配置世界现存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该倡议正迅速从一种拼凑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发展成为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替代国际体系模式。第二届“一带一路”论坛肯定会证明这一现实。
在亚太地区灾害爆发频率越来越频繁和破坏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地区国家政府需要重新思考它们的灾害反应措施,不仅需要挽救生命与提供救济,还可以为家庭和企业恢复元气创收机会。鉴于人们需要筹集额外的资金来支持救灾活动,政府应该考虑收税。
从长远来看,中美日三国目前的这种三边关系是否会出现重大变化还很难说。一方面,美国对日本的核保护伞及两者间的安全关系保障了两国关系不会出现重大变化;另一方面,中国崛起是否会让日美同盟变得更加紧密则取决于中国对它们构成的威胁。
本文强调了服务业在支持整体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发展服务业对于支持经济参与生产网络和促进产业升级都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提供了对东盟国家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见解,东盟国家可以通过支持整个地区的更广泛的服务业整合来受益。
“16+1合作”机制进入第七个年头,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自信心的担忧日益加深、中美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欧盟与中国的接触更加谨慎,现在是时候从中国和中东欧的角度评估这个机制的有效性了。本文旨在评估“16+1合作”机制的基本原理、演变和结果,同时也对该机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期间,非洲总体进展和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等紧迫挑战,是非洲地区形势座谈小组关注焦点。讨论到的解决办法包括:区域合作对于解决脆弱性的作用、数字化对释放非洲经济潜力的作用,以及让妇女和青年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
显示 12549 条中的 7541 到 7560 条结果
阿拉木图:科克托别山掠影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波兰瓦津基公园展出树枝雕塑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