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为非洲之角提出一项宏大的基础设施计划,包括扩建两大铁路以及建设红海和印度洋上的港口。按照中方的计划,肯尼亚的蒙巴萨-内罗毕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的铁路,将适时向周边国家拓展延伸。
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数字经济——所有这些术语都拥有相同含义:一场技术大繁荣正呈现在我们眼前。2021年发生了太多重大科技事件,以至于无法通过一篇文章予以全部介绍。本文介绍了几个关键趋势。
当地时间12月21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巴西MENDES JUNIOR公司就其已中标的2号线7标段再次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生效,东盟期望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能促进贸易与投资,在疫情中加速经济复苏。
中国加入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在内的行列,成为周六启动的一项新的亚太贸易协定中的一员,美国则成为局外人。
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和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2022年1月1日生效的RCEP达到了创纪录规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均是其成员。日本富士通公司驻东京首席经济学家马丁·舒尔茨表示,RCEP或许能稳定日本、韩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他说:“RCEP释放了一条明确信息:人们不想再拿关税当武器。”
中国已全面放开三孩,地方政府相继推出各种支持政策。但这些政策普遍侧重增加产假,很少直接向家庭发放育儿补贴。因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原因陷入紧张的地方财政已对中国的少子化对策产生影响。
中国政府部门的规划人员去年12月底公布了为期5年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让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中国现在将把重点放在打造并拥有工业机器人,同时升级制造业所使用的设备与工艺上。中国的规划切中了要害:让世界尽可能长久地依赖中国。
与其疏远俄罗斯和中国孤立自己,美国不如平等地与之交往——当务之急是澄清与缓冲区和边境相关的敏感问题。美国的霸权已经结束,但稳定的全球战略均势依然是可以实现的。下一步就看拜登了。
面对未来一年“前所未有”的贸易挑战,中国加倍倚重这项全世界最大自贸协定将会发挥的关键作用,希望其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增长。
日中韩和东盟共计15国签署的RCEP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一个占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一的巨大经济圈由此诞生。对日本来说,这是首次与韩国和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缔结经济合作协定。一方面RCEP将成为亚洲增长的关键,另一方面中国在这一经济圈内的影响力势必增强。
RCEP再次表明,华盛顿试图迫使中国退出价值链的努力失败了。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美国正扮演次要角色,而RCEP、涵盖11个国家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都可被视为典范。
中国有诸多理由对未来如此乐观。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建成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总里程数居世界第一,8亿人口在过去40年里脱离贫困,社会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多来,已成为全球瞩目、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给相关国和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美中围绕海底光缆领域主导权展开激烈争夺。本月12日,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日本一同援助3个南太平洋岛国建设通信网络。中国也对此表现出兴趣。海底光缆被称为“数据动脉”,是重要的现代基础设施。因为帮助别国铺设海底光缆可以借机扩大自身影响力,美中的“援助争夺战”未来或愈演愈烈。
德国之声电台网认为,变种新冠病毒、供应链瓶颈、通胀与地缘政治紧张形势是会对2022年经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的因素。
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的阿比谢克·米什拉认为,承认一个现实很重要,那就是非洲也需要这些技术。他说:“非洲需要网络基础设施,中国就出现在那里,负责非洲大陆约70%的网络基础设施。非洲民众还需要能买得起的手机,而中国生产了非洲大陆约50%的手机。”
中东已成为美国和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战场,尽管它一直试图置身强国对抗之外。
有足够的数据表明,世界不仅以不同的速度前进,还有一些方面在倒退。2022年将是一个很好的温度计,可以知道哪些类型的领导层在管理这一复杂的变革方面得到更大的支持或更有效。明年的国际议程将更少地关注“是什么”,而更多地关注“如何”“在哪里”和“谁”。本文介绍了2022年国际议程的十大主题。
中国将继续引领世界增长,尽管增速与前几年相比明显放缓,而美国和欧元区经济活动之间的差异将逐渐缩小,增速将变得接近(在4%和4.5%之间)。
显示 2261 条中的 761 到 780 条结果
新华全媒+丨北京发出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中老铁路加强养护迎暑运
新华全媒+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开幕
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