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东至县胜利镇南丰村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座座大棚整齐划一,规模宏大,几十名务工群众忙碌于搭建钢构大棚、犁地、消毒,一派忙碌景象。
东至县持续挖掘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走好“四个一”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安徽池州东至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农文旅”融合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以推动瓜蒌等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引进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带动更多群众创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全县从事瓜萎产业经营主体7家,种植规模8000余亩,年产量1580余吨,产值38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就业3600余人。
今年以来,为解决个体工商户办理注销业务时“两头跑、耗时长”等困难,安徽省冬至县成立推进个体工商户“一屏注销”工作专班,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学习,建立东至县经营主体一屏式注销微信工作群,并在县、乡镇两级市场监管、税务部门设立个体工商户“一屏注销”办理专窗。
7月1日上午,在东至县香隅公园广场,东至经开区、香隅镇“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品牌发布暨“隅你香约”文旅节开幕仪式举行。
东至县北山村与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作,总投资120万元,建设“有机废弃物纤维化+再生与生态循环农业项目”。
近年来,安徽池州市东至县洋湖镇以黑木耳种植为特色产业龙头,坚持将木耳产业做大做强,同时探索木耳成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速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近年来,木塔乡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在茶叶、油茶、水稻等传统主导产业方面,涌现出了“天鹅云尖”绿茶、“羽眉红”红茶、“稠树岭油茶”、“十二点大米”等一批知名品牌。
东至县洋湖是一片红色热土,今天,这座乌沙河畔的小镇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各种产业如雨后春笋,形形色色的农副产品点缀着古镇风情。
东至县黄泥生态农场的蓬勃发展,不仅实现了韩路自身的创业梦,还带动周围农户就近就业,聘请的长期工达30人,每人每年可增收4万元。
青山乡党委政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如今,服装产业已经成为推进青山乡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目前,安徽池州东至县胜利全镇10个村集体种植羊肚菌,共有500余亩,实行统一包装销售,开展线上线下双渠道,线下已和四川、上海、广州洽谈合作,保证兜底销售,线上开设网店,带动电商发展。
眼下,正是小麦的收割时节,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万亩小麦喜获丰收,金黄色的田地里人头攒动,村民们正忙碌着收割小麦。
乌饭树产业在东至县尧渡镇政府的帮扶下,已经延伸到官港镇、东流镇、尧渡镇查桥村等地,总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
近年来,东至县香隅镇香隅村实行能人带动,抱团发展,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2年度以来,东至县尧渡镇实行山塘清淤包保责任制度,按照村进行责任划分,每个山塘明确具体负责人,确保清淤到位。
近年来,东至县以“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建成规模以上水稻育秧中心及工厂20个,水稻育秧流水线38台套。
目前,东至打造“闲置农房激活”、推进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还搭建农村宅基地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助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东至县洋湖镇在一次次积极探索和创新尝试中,发展了一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生态农场,为全镇带来发展好前景,助推乡村振兴。
显示 67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