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没有比中国崛起更大的变化。全球力量正在不可逆转地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尽管在和平与战争之间做出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北京,但今天的中国无疑处于更好的位置来塑造环境和避免战争。
仅仅50年前,当北京在1971年10月25日夜里加入联合国时,中国还远不能与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竞争。今天,再也没有人怀疑,美国正面对一个新的“战略对手”,而且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冲突将成为21世纪的重大国际事件。
随着中国牵头的国际合作论坛的建立,中国的决策者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思想和理念的塑造者。在大流行病之后的世界中,中国越来越多地承担起标准化力量和政治思想传播者的角色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导致中欧关系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反转:中国越来越主导标准的树立,而欧盟则被迫做出调整应对。
美国两家颇具影响力的刊物发表分析文章提出:由于经济放慢并面临西方的压力,中国正在衰落。那是根植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恐惧。
在任何一个大陆上,必定将会有地理位置明确的权力中心,它们的愿景将不同于当下主导世界的大国的帝国主义目标。这就是中国所说的“共同繁荣”。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西方”捍卫者的反抗将给我们的人民带来深刻的变化,而这将是21世纪剩余时间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荷兰一直在积极制定印太战略,是首批制定印太区域愿景的欧洲国家这一。荷兰政府于2020年11月推出了题为“印度-太平洋:加强荷兰和欧盟与亚洲伙伴合作准则”的战略文件,反映了荷兰不断变化的国际视野以及政府影响欧盟制定印太战略的意图。该战略文件旨在将中国的崛起置于一个包容但非价值中立的区域性综合应对措施中。
随着中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崛起,美国主宰全球的单极时代似乎正在远去。由于西方采取军事冒险主义和掠夺性资本主义,中国得以慢慢将受害国家转变成盟友,扩大其地缘政治足迹。
将折磨自由民主制度的苦厄归咎于中国很可能会让美国再次陷入一场棘手的冲突。美国必须接受多极世界秩序这一现实,学会与中国和平共处。
中国是否即将超过美国?衡量国际舞台上这种转变的经济和军事最佳标准是什么?中国是否并不存在种种内部问题,还是只是巧妙公关制造出来的假象?美国治下的和平时代是否正在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亚洲世纪?
美国在亚洲保持存在的原因是成本可控,且没有紧急撤离的理由。然而,中国正在推翻这种逻辑。现在看来,保持美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是一个非常昂贵的提议。在未来,美国或扪心自问,这仍然值得吗?
2010年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曾说:“中国在全球平衡中的规模变化巨大,世界必须在30或40年内找到新的平衡。你不能假装它只是另一个大玩家,它已是历史上最大玩家。”所
国际社会如何正确评估一个更加自信进取的中国?有人批评现在的中国外交过于霸道。但中国已不是从前的小猫,已经成长为大虎,老虎不会像猫一样行事。中国的确更加进取,但与霸道之间有很大差别。
丹佛大学和大西洋理事会发布一份新报告显示,近30年来的一个明显趋势是,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停滞不前,欧洲的全球影响力已经衰落,中国的全球影响力迅速扩张。
中国促使全球意识形态多元化和多样化,是中国崛起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随着中国牵头的国际合作论坛的建立,中国的决策者不可避免地会成为思想和理念的塑造者。
随着在世纪之交巩固了不可阻挡的经济发展步伐,以及处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施加的世界贸易开放的框架内,中国最终获得了领先地位。与经济力量并行的是其影响力和实力,直到成为当今的超级大国。随着开放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并已经在国际社会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西方必须适应一个现实:中国正摆脱殖民历史的屈辱,而且这个国家寻求的并不是战争,而是富足、进步、认可和尊重。
由于意识到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前所未有的崛起及其成为全球大国的雄心,以及国际政治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转移,欧盟正在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制定一项战略,并将这项战略的范围界定为从东非延伸到西太平洋。
新世界的开端已经到来,已经习惯于在全球化框架内采取行动并对该框架充满信心的人们感到难以置信。但在中国势不可挡的崛起带来转折之后,现在已经有了一条新的轨迹。
从人权问题到海洋秩序,美中在各领域的紧张局势都有所加剧。世界应如何面对被称为“新冷战”的美中对立局面?历史上,美苏冷战最终因东方势力的自行瓦解而避免了军事冲突。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过去30年,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中扮演着功能性的边缘角色。在这一时期,中美之间的摩擦较少。但由于这个亚洲国家已经开始改变其经济增长模式,进而导致其与华盛顿的紧张关系升级,目前的形势已经大为不同。具体而言,中国的经济转型涉及将自身角色从“世界工厂”转变为技术超级大国。
显示 88 条中的 21 到 40 条结果
塔吉克斯坦青年李小龙的中医缘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