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印度尼西亚鲁班工坊(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联合主办的校企合作研讨会4月17日在印尼雅加达举行。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印尼鲁班工坊已累计培养300余名技能型人才,并开发了涵盖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实训共计6门双语课程,助力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4月1日,“丝路织梦·匠心相通——埃塞俄比亚上海纺织‘中文+纺织’联合培训项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博莱莱米工业园区迎来结业仪式。
近年来,中国与肯尼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为肯尼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并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缓解肯尼亚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也为中企进一步出海非洲储备了大量人才。
公共产品化、整体技能化、多元协同化、转型数字化、泛在终身化、产教双师化、法治体系化、国际一体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月20日在京发布的《职业教育国际创新趋势2025》报告显示,职业教育国际创新呈现八方面趋势。
从2016年首个海外鲁班工坊在泰国设立以来,目前中国已在海外合作建成30余个鲁班工坊,学历教育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实施职业培训超过3.1万人次。作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国家名片”,鲁班工坊这个传承中国工匠精神的“小而美”、惠民生项目架起了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桥梁。
从提供师资培训和实训场地的“技术驿站”到全方位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范本,鲁班工坊不仅向合作国家输送出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技术技能,也将中国的职教标准、职教装备、职教方案在上合组织国家推广应用。
“贵匠工坊”与“中泰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于16日在泰国博仁大学正式挂牌成立。
11月26日,印尼努沙森达纳大学校长麦克斯·萨南率代表团一行5人前往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开展教育访问交流。
天津不断探索职教发展的“天津模式”,发挥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优势,打造出职业教育境外办学的知名品牌——鲁班工坊。从鲁班工坊到职业教育培训,一项项实际举措,让中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走向更深层次。未来,天津将从继续努力,为中国职教“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贡献更多天津力量。
首个由我国主导的世界职教合作组织机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外宾见证下,11月21日在天津举行的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正式成立。
近日,江西现代职院成功完成了埃塞俄比亚国家水泥生产技术员Ⅳ级和V级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并正式获得埃塞俄比亚劳动与技能部的认证,将正式纳入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
作为中国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加纳库马西技术大学开展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通过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文交流等方式,让非洲国家特别是加纳共享中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师资建设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助力非洲培养应用型人才。
2023年8月,中方发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三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中文+职业技能”和鲁班工坊是中方援助非洲技术人才培养的代表项目,对接非洲工业化和中非产能合作需求,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自2021年以来,该校与加纳等非洲国家开展合作,通过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文交流等方式共享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助力非洲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合肥开放大学立足实际,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开放教育招生办学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开放教育创优提质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交流活动近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来自中国的技能专家团队与俄罗斯同行一道切磋技术和交流经验。
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重庆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代表的一批职业院校,采取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设立海外分校、培训中心、研究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2020年初,中缅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33项中缅双边合作项目,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援缅甸曼德勒工业培训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就是合作项目之一。
第四届中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研讨会6月3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举办。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探讨推动中坦职业院校开展深度交流合作的途径。
显示 85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镜头连中外 | 山水相会 文旅融合——中德古城焕新生
石家庄国际陆港一季度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239%
智绘中国·世遗镜鉴|良渚遗址:科技照亮文明之光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