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印度尼西亚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部指导,印度尼西亚中国商会总会与中智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中印尼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交流研讨会暨职业教育随企出海交流会”,于13日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在雅加达召开。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东南亚赛区)11日在柬埔寨金边柬华应用科技大学圆满落幕。
今年6月,15名哈萨克斯坦古米廖夫欧亚国立大学专业教师从哈萨克斯坦远道而来,在天津职业大学开启为期四周的师资培训。数据挖掘、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工业互联网……丰富的课程让哈方教师获益匪浅。
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在与东盟职教合作探索中,形成了多种职教国际交流合作模式,受到多方欢迎和认可。随着直播电商、潮玩经济等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广西多所职业院校抢抓风口,在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上不断创新路径。
8月4日至6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哈什米率巴基斯坦代表团对甘肃省进行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哈什米接受采访表示,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并推动双方在职业教育、农牧业、石化矿产、新能源等方面开展互利共赢合作。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与马耳他旅游学院教育合作项目启动仪式15日在郑州举行。
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是中亚地区首家鲁班工坊,工坊以城市热能应用技术和工程测量技术作为合作共建专业,助力塔吉克斯坦培育急需的技术人才。
6月13日,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职业教育合作会议(重庆)举行。
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马来西亚彭亨苏丹阿卜杜拉大学和中国河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区域发展中心(马来西亚)签约仪式4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在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东部的柳工机械印尼有限公司售后服务中心,青年员工扎尔凡一边倾听客户需求,一边快速制定设备维护方案。通过在印尼和中国的专业学习以及公司前辈的“传帮带”,他对机械设备售后服务业务流程越来越熟悉,在工作中已初步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柱,为中国这个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提供支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月17日,中国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柬埔寨亚欧大学与卡森教育桥国际有限公司在柬埔寨戈公省浙江经济特区二期共同签署了合作共建“班·墨学院(柬埔寨)”的框架协议,此举不仅响应了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战略,也契合了柬埔寨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
中国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柬埔寨亚欧大学、卡森教育桥国际有限公司17日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在柬埔寨戈公省共同创建“班·墨学院”,柬埔寨“班·墨学院”当天举行揭牌仪式。
由中国—印度尼西亚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印度尼西亚鲁班工坊(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联合主办的校企合作研讨会4月17日在印尼雅加达举行。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印尼鲁班工坊已累计培养300余名技能型人才,并开发了涵盖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实训共计6门双语课程,助力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4月1日,“丝路织梦·匠心相通——埃塞俄比亚上海纺织‘中文+纺织’联合培训项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博莱莱米工业园区迎来结业仪式。
近年来,中国与肯尼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为肯尼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并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缓解肯尼亚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也为中企进一步出海非洲储备了大量人才。
公共产品化、整体技能化、多元协同化、转型数字化、泛在终身化、产教双师化、法治体系化、国际一体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1月20日在京发布的《职业教育国际创新趋势2025》报告显示,职业教育国际创新呈现八方面趋势。
从2016年首个海外鲁班工坊在泰国设立以来,目前中国已在海外合作建成30余个鲁班工坊,学历教育累计培养学生近万人,实施职业培训超过3.1万人次。作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国家名片”,鲁班工坊这个传承中国工匠精神的“小而美”、惠民生项目架起了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桥梁。
从提供师资培训和实训场地的“技术驿站”到全方位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范本,鲁班工坊不仅向合作国家输送出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技术技能,也将中国的职教标准、职教装备、职教方案在上合组织国家推广应用。
显示 98 条中的 1 到 20 条结果
中亚首条轻轨线路首批司机培训在津完成
中欧班列(成渝)今年前7月运输进出口货物超28万标箱
我国外贸月度出口、进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