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伊朗已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以及北京与德黑兰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可能对印度与伊朗的关系以及其在波斯湾地区的利益构成挑战。
由于意识到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前所未有的崛起及其成为全球大国的雄心,以及国际政治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转移,欧盟正在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制定一项战略,并将这项战略的范围界定为从东非延伸到西太平洋。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我国的碳中和目标不仅时间紧,而且任务重。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实现碳中和目标,经济学需要对关键问题做出回答。
近日,上海市场监督局发布对食派士在互联网餐饮外送平台服务市场通过“二选一”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定交易行为的处罚决定书,是继前几日市场监督总局对阿里巴巴实施“二选一”作出反垄断处罚之后的又一平台经济领域的重要反垄断案件。
美国不仅限制疫苗出口,还限制了原材料出口。这让人们回想起,在3月12日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峰会上,美国曾和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一同宣布将合作促进疫苗生产。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将支持印度提高疫苗生产能力。
缅甸与中国间关系有着悠久历史,它也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非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然而,两国关系一直起伏不定。1988年缅甸政变后,该国遭遇西方制裁,并在此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在此之后,中缅关系方走上发展正轨。
如果中国不大幅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无从谈起。中国的承诺让许多观察家感到惊讶。尽管如此,这一承诺的政策制定趋势并不难认识,即中国开始越发关注经济发展质量。质量意味着提升价值链,增强本土创新与建设生态文明。
有证据表明,中国的海外经济参与已变得更加本地化。仅由中国员工建设项目和开展经济活动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简而言之,中资项目正在向新兴经济体提供它们想要的东西。麦肯锡对在8个非洲国家开展业务的1000多家中国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为非洲创造了近30万个工作岗位,且89%的员工是非洲人。
东南亚数字经济的前景高度依赖于政府政策,规划不善和政策实施不力或会阻碍数字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概述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数字经济政策。
土耳其、阿塞拜疆和巴基斯坦是3个重要的穆斯林国家,它们之间有可能形成一个新兴的伊斯兰联盟。然而,这一联盟的发展前景有限。
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有机会大大削弱美国的霸权。作为区域大国的伊朗,一直在试图利用中国的这种潜力来挑战美国,并孤立它在中东及其他地区的存在。因此,中国与伊朗一拍即合,缔结了中伊战略协议来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区域垄断及其全球霸权。中伊伙伴关系有着更广泛的反霸权性质。
3月27日中国和伊朗正式签署为期25年的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政治、战略和经济合作。根据协议,中国将对伊朗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换取未来25年的石油供应。协议的签署有助于缓解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孤立。
海湾阿拉伯国家已认识到国内粮食需求增加和农业生产能力有限的问题,并已将粮食安全视为其经济发展计划中的重要问题。解决粮食问题一直是这些国家长期经济发展计划中的优先问题。海湾阿拉伯国家一直在采取努力扩大国内粮食生产的同时,确保从海外购买稳定的粮食的策略。
像许多其他药物一样,新冠疫苗也受专利保护。专利保护的初衷是鼓励创新,但全球健康危机期间对基本药物的专利保护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药品的专利保护可以防止廉价但同样有效的非专利药品的生产,阻碍无法负担昂贵品牌药品的国家/地区对基本药品的获取。
3月中旬,英国政府发布《安全、国防、发展和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成为继欧盟成员国法国、德国和荷兰后,宣布采用印太战略的第四个欧洲国家。随着东方崛起成为当代地缘政治的重心,伦敦外交向“印太倾斜”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最新的对华政策将被证明是适得其反的。每一个敌对行动,都会引发更具敌意的回应。不难发现华盛顿在这盘棋中的策略,这是个除了极具进攻性的开局外没有任何计划的选手。也就是说,美国根本没有任何策略,未做到谋定而后动。
与中国不同,俄罗斯在亚洲缺乏经济影响力,但仍具有政治影响力。俄罗斯利用中国的崛起、中印边界冲突以及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在塔利班掌权阿富汗方面的利益融合,来增强其在南亚的影响力。与中国合作的俄罗斯,同时也是美国在亚洲的竞争者。
从“十四五”金融供给侧改革角度看,农信社改制可以在法治和信用体系相对更成熟的东南沿海尽快试水,尝试打破目前省联社全面、直接管理全省所有县级农信社的模式,而是成立省、县至少二级法人结构模式,借鉴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和运营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
新冠疫情蔓延之际,印度曾骄傲地自诩为“世界制药厂”,尤其是在“四方安全对话”其他成员国请求印度批量生产新冠疫苗用以出口全球之后。实际上,对于密切关注印度社会的观察家来说,他们已经相当熟悉有关印度例外论的高傲的政府指令,不论是印度成为世界导师,还是印度成为全球经济大国。现在,吹嘘突然销声匿迹了。
在美国缺席期间,中国承担了气候行动领导者的角色,承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标。美国重返这一舞台将使气候议程成为这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竞争的另一条战线,但这场更健康的竞争可能让地球受益。
显示 4909 条中的 3341 到 3360 条结果
阿拉木图:科克托别山掠影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波兰瓦津基公园展出树枝雕塑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