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蔓延逐步得到控制,各国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日益关注,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将如何从重度萎缩中复苏。作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的经济恢复情况更是受到密切关注。随着复工复产陆续进行,经济学家预计中美经济有望在年内复苏,但仍有诸多经济难题亟待解决。
欧盟和中国都是重要的全球参与者,对全球经济和稳定有巨大影响,双方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尽管目前各国国内挑战紧迫,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暂停国际合作以及设备、疫苗研发合作。相反,“越是能够拿出全球性解决方法,大家就越会有更好的结果”。
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对于美国崩落的抱怨常常会在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发布四年一度的基础设施成绩单前后出现激增。2017年,该协会给美国的公路、桥梁、学校、公园和公共交通的状况打出了D+的评分。这个成绩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并不意外。
3月底,随着武汉连续七天无新增病例,中国新冠疫情高峰已经过去。随后,武汉于4月8日解封。然而,现在中国新增病例大多为输入病例,这促使中国采取双管齐下的战略,在解封后既要控制输入病例,又要控制潜在的国内传播。
拜登不仅同特朗普和共和党人存在问题,在自己党内也面临问题。民主党内重量级人物对拜登的支持并不意味着支持其党内竞争者的那部分普通选民也会转而支持他。这部分选民有可能干脆不去投票,拜登就会因而失去一些即便不能说决定性的,但也是重要的选票。
一份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美中两国近年来都把“胁迫性经济措施”作为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手段,并且越来越多地对对方采取这一策略。报告作者认为,这些胁迫性措施将在未来几年内对美中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正如世卫组织所建议的那样,为防止新冠病毒传播,人们必须保持社交距离,并与传染源隔离。中国的做法是“严格”封闭。不仅封闭城市,还封闭社区、住宅小区,有时是一整栋楼。对于中国是否应该采取如此严格的措施存 在争论。但不管是否应该采取封闭措施,社区在这样做的时候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此次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视频会议于7月21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围绕“抗击疫情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走深走实走好”主题,邀请来自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三国智库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视频连线形式进行深入研讨。
TikTok战争的地缘技术后果远不止于禁止使用这款应用程序(APP)所带来的影响。由印度———后来是美国和澳大利亚———掀起的针对一系列中国APP的抵制浪潮可能会对中国的技术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是不同领域中的不同角色与中国正在进行的全面角力的一部分。
尽管距大选仍有数月时间,但2020年选举周期已如火如荼地展开,那些传统的总统竞选措辞———承诺一个更美好的崭新未来———被人喊得震天响。 然而,尽管作出了种种竞选承诺,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仍然存在。即使在新冠肺炎大流行前,美国就已面临一个日益严峻的战略困境。
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在其著作《西方和其他》中断言,西方文化在全球发挥主导作用,是“其他文化”的榜样。对于这种见解,西方一直存在质疑的声音,而新冠病毒的出现令质疑声更加响亮。
世界对新冠大流行的混乱反应和全球合作的犹豫不决对国际秩序形成考验。大多数国家闭门退守,未能与其他国家合作,并且将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多边机构边缘化。这些组织的存在并没能阻止大多数国家采取单边行动的态度,以及选择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立场。这削弱了公众对自由国际主义的支持。国际政治的连贯性几乎完全丧失。
新冠疫情是经济全球化以来影响世界经济格局走向的一次重大外部冲击。一方面,疫情恐使全球经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贸易急剧萎缩;另一方面,疫情冲击正加剧国家间的结构性洗牌,大国战略博弈不断加深,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格局与秩序重构恐难避免,并呈现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正导致全球化“大休克”。随着全球抗疫从“遭遇战”到“持久战”过渡,以“东升西降”为主要特征的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新布局,中国须更加审慎。
中国在勘察、建造等领域拥有的硬核实力,不仅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共享技术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
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中国经济的亮眼表现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希望。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456614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3.2%,GDP转负为正。
无论在法国、欧盟还是世界范围内,能源改造都是危机后经济复苏计划的优先事项。之所以会存在这种紧迫性,是因为能源改造既有可以迅速调动的经济潜力,又在气候政策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在环境日益脆弱的情况下与能源不安全作斗争十分重要。
疫情是当前世界经济及国际格局演化的最大变量,与世界原有的存量风险交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挑战,同时其中也蕴含巨大机遇。
尽管全球疫情依然胶着,持续时间和扩散范围仍难确定,但随着中国渐回常态、欧美国家开始趋缓,疫情后世界格局的走向正逐渐清晰。可以观察到的是疫情正“让历史加速”,一些已有的趋势会提前成型。是回到“更糟糕的昨天”还是走向一个“不会更糟的明天”,取决于我们现在如何看待和对待这个世界。
显示 2261 条中的 1861 到 1880 条结果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第二届“中国在卢汉”文化节在阿根廷举行
超28万名!“中国第一展”境外采购商创历史新高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