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中国与伊朗两国外长在德黑兰签署了《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这份协议的落地带来政治、战略和经济上的赢家和输家。本文认为,中国和伊朗是赢家,美国则是最大输家。
在竞选过程中以及上任后头几个月里,美国总统拜登一再宣扬民主价值观是其政府外交政策核心。他经常强调与民主盟友合作的重要性。事实上,中国的崛起给拜登政府以更为温和方式巩固民主议程带来挑战。美国与中国日益加剧的竞争,进一步促使美国与地缘政治上结盟、但不那么民主的政权合作。
大国之间竞争促使人们从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角度审视国际相互依存。2019年以来,美国商务部推出新兴技术出口管制,实质上是基于外交政策和安全逻辑管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基于上述考虑,本报告审视了美国政府对新兴技术出口控制及其影响。
美国总统乔·拜登上任第一天就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要求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美国新任命的气候特使约翰·克里也一直在走访各国领导人,这突显出拜登政府在外交政策优先事项中对气候的重视。随着美国重新参与国际气候外交,以及中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设定的一系列长期净零排放目标,气候政治正处在乐观时刻。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巴基斯坦需要通过摆脱化石燃料为全球气候议程做贡献。不难看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共同愿望。本文探讨了与未来煤炭投资相关的风险,以及中国在帮助巴基斯坦实现其根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能源部门目标方面将发挥的重要作用。
与缅甸其他企业一样,新加坡企业也一直试图克服2月1日军事政变造成动荡的影响。对于新加坡企业而言,政变给它们的行动带来了3方面影响:针对政变的政治抗议活动导致的日常混乱;军政府为控制局势所采取的措施带来的挑战;对新加坡企业及其与缅甸军方联系的审查。
在2020年11月缅甸大选的前一个月,世界银行曾预测缅甸经济将在2021年实现强劲复苏,经济将增长5.9%。2月1日政变爆发后的不到两个月,世界银行做出了与之前相反的预测,即缅甸经济将在2021年下滑10%,成为东南亚表现最糟糕的国家。
实现碳中和涉及政府、企业及个人行为,需要开展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全社会的行动。要明确的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社会转型之变,是未来国家间、企业间技术产业竞争的新高地。
福岛事故发生后,日本方面一直将核废水存储在储罐中。由于蓄水能力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耗尽,日本决定将处理过的核废水排入海洋。这一决定引起了激烈争论。尽管日本政府、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一些专家声称废水不会对海洋造成伤害,但人们有充分理由担心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
近年来,印度和日本之间的双边伙伴关系有所深化。由于两国对“印度洋-太平洋”有着共同看法,它们在第三国的合作也在增多。鉴于印日两国都是活跃在印太地区的重要中等国家,它们在促进基础设施联系方面的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中国与东盟间关系经历过低谷期,也经历过高速发展的高潮期。中国曾将东盟视为旨在“包围”它的工具,与该机构保持着距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并在随后的几十年持续追求它的全球抱负,中国意识到,它必须首先在邻近地区获取优势地位。
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和美国情报界关系经历严重危机之后,拜登的任期似乎发出“回归根本”的信号。他的方法加强了“情报专家”的地位,他们的经验和活动旨在确保对情况进行尽可能专业和中立的分析,并强调数据和信息(“事实”)及其所产生的分析作为决策基础的重要性。
鉴于东盟在东亚多边主义中的核心地位,东盟领导人和外交官可以与中国和印度等邻近国家,以及韩国和日本等重要经济伙伴,在东亚多边主义背景下创建和解和发展框架。缅甸局势每一天都在恶化,东盟必须加倍努力,发挥主要调解作用,帮助设想并与军政府商定恢复文官领导统治和发展道路。
本文从结构转型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IT)部门创新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理论上研究了IT部门的技术创新如何帮助解决中等收入国家遭受的结构转型延迟,并探讨了韩俄之间在政策和技术方面进行IT合作的可能性。
土耳其蓬勃发展的无人机产业正在崛起,但现金紧缺的经济和技术挑战可能会减缓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土耳其无人机系统并非100%由本土部件构成,土耳其与相关部件生产国间的政治争端可能破坏生产周期。
3月27日,中国和伊朗签署了一项广泛的协议。尽管中伊双方未透露过多细节,但分析人士认为,该协议与《纽约时报》2020年曝光的中伊战略协议草案相吻合。仅关注这份协议是不够的,因为中国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中东。
新兴技术既可以是新技术,也可以是对现有技术的持续改进。这些技术有很大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广泛应用。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纳米生物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可能会给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影响。
从人权问题到海洋秩序,美中在各领域的紧张局势都有所加剧。世界应如何面对被称为“新冷战”的美中对立局面?历史上,美苏冷战最终因东方势力的自行瓦解而避免了军事冲突。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对于莫迪而言,他的对华政策选择很复杂。中国是一个强大的邻国,即便印度获得美国的坚定军事帮助,也无法轻易战胜。同样,从外交上来说,印度放弃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谈的做法也是不明智的。目前尚不清楚中印边界军事危机的停顿以及美国对印度的制裁威胁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将决定印度当前的对华政策是一种战略转移还是转向。
2021年2月1日,缅甸武装部队宣布实行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逮捕国务顾问昂山素季,并拘留50多名政治人物和活动人士。政变的官方理由是应对2020年11月选举中大规模的选举舞弊。然而,很少有外国观察人士认为这是真正的原因,这在新闻媒体和网络上引发了一波猜测、个人观点和谣言。
显示 4906 条中的 3381 到 3400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波兰瓦津基公园展出树枝雕塑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