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最终规模如何,“一带一路”倡议依然是中国外交和经济政策的基石,而东南亚是其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在东南亚,能源和运输基础设施投资是“一带一路”的优先事项。自疫情暴发后,东盟市场对“一带一路”越发重要。面对这种情况,东南亚决策者应发挥“看门人”的作用,加强对涉“一带一路”投资的审核。
近几十年,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尽管如此,如果它们要缩小与先进经济体之间的差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区域国家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规划。本文分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在2030年及以后实现其发展目标的主要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自2018年以来,欧洲在开发人工智能(AI)策略(包括安全和防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欧洲的AI方法仍然面临重大挑战。实现欧洲战略自治这一目标推动了欧洲加速采用AI的努力。这意味着欧洲具备在需要时分析、决策和采取行动捍卫欧洲利益和价值观,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合作伙伴一起捍卫的能力。
2021年开年以来,俄罗斯在印度洋的海军活动有所增多。本文认为,俄罗斯扩大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是其旨在成为中美等全球大国影响力替代来源策略的一部分。尽管可能不如美国或中国那么明显,但俄罗斯依然是印度洋地缘政治和战略事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以往全球性危机的经验,女性在危机中面临着更大风险。更重要的是,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粮食生产者是女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女性负担不起粮食,且无法以可持续、负担得起的方式种植粮食,全球将面临更严峻的粮食安全风险。
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发展迅速,两国间的伙伴关系已具有一定战略深度。中俄伙伴关系“黄金时代”的特征是两国间频繁的经济、能源、人文、技术、军事和外交往来。两国间的合作甚至扩大到了俄罗斯视为“红线”的地区,即北极、远东和中亚,以及先进武器出口。
在2021年两会期间,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格局获得了代表们的热议与支持。本文认为,这一发展策略不仅将成功调整中国经济,还会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数字革命的变革性影响将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如此,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仍面临挑战。收入和性别不平等的加剧,贫困率高以及投资水平不足,威胁着印太地区数字转型的未来。在此背景下,潜在的日本-印度-法国伙伴关系可以帮助地区伙伴国家实现数字化转型。
2021年2月,正值美国和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一周年之际,该协议旨在结束阿富汗长达数十年的战乱。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的一个关键点是,到2021年5月1日,美国将全部撤回最后2500名美军。美国新总统乔·拜登政府现在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即是否要遵守前任在与塔利班谈判中设定的撤军时间表。
2020年,印度与俄罗斯间每年一度的峰会首次被取消。官方给出的取消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本文认为,这种情况十分罕见。鉴于俄印间的紧密关系,双边峰会似乎不太可能因为疫情取消。疫情很可能是俄罗斯对印度与美国不断加深的安全关系,尤其是印度积极参与“四方安全对话”不满的借口。
希望美国继续参与地区事务的亚太决策者应意识到,美国外交政策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只要共和党仍是一个能够获得权力的政党,美国政治将持续不稳定,进而它将成为一个不稳定的盟友。
近年来,中国的孔子学院在西方遭到抵制,但在柬埔寨却颇受欢迎。鉴于柬埔寨是中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这并不令人惊讶。在柬埔寨,汉语学习推广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游客和投资的大量涌入。目前,中国在柬埔寨设有2所孔子学院及23个分支机构,约有1.2万名学生。
初创企业是数字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是颇具吸引力的投资目标,而资本可以帮助它们发展壮大。然而,在围绕数字技术的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国初创企业的投资越发引入注目。本文调查了中国对德初创企业风险投资的范围,分析了有关机会,并介绍了德国方面的对策。
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除了与科技发展阶段性水平有关外,还因为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制度方面制约着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欧美通信设备巨头们并未把中国的华为公司放在眼里,而是表现得颇为傲慢。它们认为,凭借自己卓越的技术,可以在未来几十年里保持优势地位,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事到如今,欧美开始竭力打压华为的影响力。轻视中国的技术实力会怎样?或许这就是答案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等提出了要求。
如果不进行全面监管改革,拜登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4470亿美元支出对美国的需求将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则每年修建一万公里的新高速公路和4000公里的新铁路线。
中国和伊朗3月27日在德黑兰签署为期25年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两国取得的重大突破,将对海湾地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平衡产生长远影响。
随着国家对碳中和工作的部署与推进,碳中和成为热门话题。很多部门和企业都在思考、研究该怎样实现碳达峰,又通过什么途径可能实现碳中和?不少文章和报告在说,到2060年,可再生能源将增长多少,石油和煤炭的消耗量将下降到怎样的程度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一系列全球性财政金融危机、世界基础设施健全需求及巨大资金缺口等,人类又来到一个需要国际社会完善甚至重构国际合作秩序,以共同应对一系列全球性危机的“布雷顿森林时刻”。在此背景下,可考虑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推动亚投行升级为世界性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符合条件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供资金等支持。
显示 4906 条中的 3441 到 3460 条结果
阿根廷举行兰花博览会
波兰瓦津基公园展出树枝雕塑
镜观世界丨魅力莫斯科
徽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