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委内瑞拉年通胀率为150%,是世界上通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要想阻止委内瑞拉的“死亡漩涡”,该国必须抛弃玻利瓦尔,采用美元。这就是所谓的“美元化”。这已被证明是一剂万能药。
叙利亚冲突进入第七个年头,既给美国政策带来新的问题,也有一些旧的问题悬而未决。尽管特朗普政府曾严厉批评其前任的政策,但现任政府也尚未给出明确答案。
打击“伊斯兰国”(ISIS)的这场战争也正在伊拉克其他地方展开。为了在越来越不利的环境中存活下来,ISIS可能会恢复旧策略并创造出新策略,比如在摩苏尔孤注一掷、向伊拉克其他地方输出战争、重组并退到安全地点、重新重视游击战、分散力量,以及重建金融网络。
文章称,在欧盟和英国讨论双方之间的新型关系时,希望双方能将继续加强长期合作重要性置于核心地位。英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特别是荷兰)在经济上彼此密切联系,必须结合当前经济与地缘政治的新动向和欧洲国家面临着的巨大外部挑战综合看待英国脱欧问题。
很多英国人似乎认为他们自己能够确定其与之前伙伴的新关系,但没有充分理解到其他欧盟国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谈判结果,并且,为了实现其目标,英国将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退欧谈判越接近两年的截止期限,英国越处于弱势地位,而欧盟越处于强势地位。
我国高端智库建设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咨政能力与研究实效总体不强、岗位类型与人才结构比较单一、绩效管理与成果激励尚不到位、制度保障与内外部协作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亟须从多种路径入手破解。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走廊,也是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带,但基础设施联通不畅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因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研究课题组成员杨光普博士深入调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情况以及PPP模式在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前景,他表示,PPP模式作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式,不但能够释放出社会资本的活力,缓解相关国家政府财政压力,弥补投资不足,还能够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克服原有机制弊端等。
建设大国财政要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相应的,大国财政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政策分析框架。学理上,前者属于制度分析的范畴,更多使用新政治经济学分析工具,得出的结论更倾向于增强国家的财政能力;后者属于效率分析的范畴,使用标准的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得出的结论往往要求财政政策符合经济增长和熨平经济周期的需求。中国的大国财政建设对财政理论与实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国际上宏观经济理论求变的呼声,财政政策的作用需要重新认识。
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布局正在发生变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完善体制机制,加快优化环境。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的报告指出,2014-15年,马来西亚青年(15-24岁)的失业率从9.5%升至10.7%。这一失业率是全国失业率的三倍。然而,报告只重申或呼吁扩大已有的各项政策来应对这一问题。
鉴于肥胖对泰国医疗系统的潜在影响,本文探讨了泰国肥胖问题的趋势,成因和影响。本文还给出了肥胖经济成本评估的总体框架,总结了泰政府对该问题的政策回应,并给出了应对肥胖问题的各类办法。
如今,税收支出正独立于具有相同政策目标的直接支出快速扩展。然而,没有综合监控流程,这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时可能削弱二者同时寻求的目标。为此,应该建立覆盖所有税收和直接支出的数据库,并对这些项目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
澳大利亚与联合国的交往是片面且平庸的,需要进行升级,以确保澳大利亚在全球性问题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为此,澳大利亚应声援联合国在特定领域的改革,并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2017年2月,华尔街日报调查发现YouTube上最有人气的明星在自身视频中投放反对犹太人的纳粹形象。然而,谷歌并不是需要加强管理用户生成内容的唯一技术巨头。脸书、推特也同样面临这一压力。
“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又增加了新伙伴。在李克强总理访问新西兰期间,中新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新西兰由此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相关协议的西方发达国家。新西兰希望与中国密切合作也意在推进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并扩大自身在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其次,新西兰对待中国始终保持务实、正常的心态,不纠缠于意识形态差异;第三,新西兰与中国在经济上依存度高,且优势互补。
有一种可能是未来2年内,英国与欧盟间的脱欧谈判将是非理性谈判,欧盟一定会抬高英国脱欧成本,而真正的脱欧谈判有可能是双方在僵持一段时间之后才正式开始。
作为世界上页岩油技术先进国,美国独立于OPEC和其他传统产油国之外,而且构成了全球油市的大杀器。走过艰难危机期的美国市场,又迎来了坚持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时代。新经济周期似乎迎来了新景区的曙光。但全球市场也面临着更大不确定性,产油国估计还要再过一段苦日子。最大的困扰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利好也可能来自美国。
在国家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的背景下,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趋紧。但同时,去年我国部分城市房价经历快速上涨,各路资金纷纷涌入热点城市楼市。在不良贷款压力下,不少银行把资金配置到风险相对较低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上,已发布年报的几家银行个人房贷均有大幅攀升,不少甚至成为去年新增贷款的主力。今年以来,在多地限购政策加码的形势下,个人房贷需求会否减弱,银行信贷将如何调整?
显示 31946 条中的 26081 到 26100 条结果
首批俄罗斯免签旅客入境
重庆中亚班列去程今年前8月发送货值近6亿元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科技新看点
构筑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