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国财政要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相应的,大国财政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政策分析框架。学理上,前者属于制度分析的范畴,更多使用新政治经济学分析工具,得出的结论更倾向于增强国家的财政能力;后者属于效率分析的范畴,使用标准的宏观经济学分析工具,得出的结论往往要求财政政策符合经济增长和熨平经济周期的需求。中国的大国财政建设对财政理论与实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随国际上宏观经济理论求变的呼声,财政政策的作用需要重新认识。
全球制造业的分工布局正在发生变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完善体制机制,加快优化环境。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的报告指出,2014-15年,马来西亚青年(15-24岁)的失业率从9.5%升至10.7%。这一失业率是全国失业率的三倍。然而,报告只重申或呼吁扩大已有的各项政策来应对这一问题。
鉴于肥胖对泰国医疗系统的潜在影响,本文探讨了泰国肥胖问题的趋势,成因和影响。本文还给出了肥胖经济成本评估的总体框架,总结了泰政府对该问题的政策回应,并给出了应对肥胖问题的各类办法。
如今,税收支出正独立于具有相同政策目标的直接支出快速扩展。然而,没有综合监控流程,这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时可能削弱二者同时寻求的目标。为此,应该建立覆盖所有税收和直接支出的数据库,并对这些项目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
澳大利亚与联合国的交往是片面且平庸的,需要进行升级,以确保澳大利亚在全球性问题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为此,澳大利亚应声援联合国在特定领域的改革,并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2017年2月,华尔街日报调查发现YouTube上最有人气的明星在自身视频中投放反对犹太人的纳粹形象。然而,谷歌并不是需要加强管理用户生成内容的唯一技术巨头。脸书、推特也同样面临这一压力。
“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又增加了新伙伴。在李克强总理访问新西兰期间,中新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新西兰由此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相关协议的西方发达国家。新西兰希望与中国密切合作也意在推进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并扩大自身在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其次,新西兰对待中国始终保持务实、正常的心态,不纠缠于意识形态差异;第三,新西兰与中国在经济上依存度高,且优势互补。
有一种可能是未来2年内,英国与欧盟间的脱欧谈判将是非理性谈判,欧盟一定会抬高英国脱欧成本,而真正的脱欧谈判有可能是双方在僵持一段时间之后才正式开始。
作为世界上页岩油技术先进国,美国独立于OPEC和其他传统产油国之外,而且构成了全球油市的大杀器。走过艰难危机期的美国市场,又迎来了坚持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时代。新经济周期似乎迎来了新景区的曙光。但全球市场也面临着更大不确定性,产油国估计还要再过一段苦日子。最大的困扰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利好也可能来自美国。
在国家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的背景下,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趋紧。但同时,去年我国部分城市房价经历快速上涨,各路资金纷纷涌入热点城市楼市。在不良贷款压力下,不少银行把资金配置到风险相对较低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上,已发布年报的几家银行个人房贷均有大幅攀升,不少甚至成为去年新增贷款的主力。今年以来,在多地限购政策加码的形势下,个人房贷需求会否减弱,银行信贷将如何调整?
当地时间3月29日12时30分(北京时间19时30分),英国驻欧盟大使蒂姆·巴罗正式将英国脱欧通知信递交给欧盟主席图斯克,从去年6月23日开始的脱欧大戏将正式拉开帷幕。究竟这场影响世界的谈判将要如何进行?欧盟和英国谁会在谈判桌上拥有主导权?冗长的谈判是否又会对“黄金时代”的中英关系产生影响?国内研究脱欧问题的多位专家,就涉及该谈判最核心的五点问题作出了解答。
欧盟未来的可能性范围广泛,囊括了从重生到瓦解的方方面面。为应对具体的挑战,现在似乎是朝着进一步一体化小步迈进的时候。本文作者冷静地审视了欧洲未来的可能性,期望重新拉近美欧之间的关系,以便一起构筑更好的未来。
很多英国人似乎认为他们自己能够确定其与之前伙伴的新关系,但没有充分理解到其他欧盟国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谈判结果,并且,为了实现其目标,英国将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退欧谈判越接近两年的截止期限,英国越处于弱势地位,而欧盟越处于强势地位。
本文分析了地区创业计划如何能帮助阿拉伯国家实现包容性增长,探究了这样的计划当下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挑战。文章认为,必须改善政策——尤其是涉及监管、金融、教育、“内部创业”和区域一体化的政策——以便提升创业精神并维持一个包容性的经济环境。
一个强大的欧洲非常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它可以帮助减轻美国肩负的一些全球重任。欧洲对美直接投资转化为美国数百万就业岗位和向美国市场投入的数万亿美元资产。特朗普有机会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洲其他领导人合作,通过5月25日在布鲁塞尔北约会议上明确支持北约,帮助巩固大西洋两岸关系。
由于美国借债均以美元计价,美国可能会避免最糟糕的情况,但美国和其他经济体仍面临严重的调整成本,而且由于调整延迟,成本只会上升。若用从其他国家借来的钱提高对美国生产资本的投资,借钱或许有意义。但是,这些净债务资助了消费而非投资,因为美国国内投资率在主要经济体中一直居于最低行列。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能源独立”与关于“经济增长”的行政命令有着明确的目标,即逐渐弱化国内的气候行动,且可能成为美国逐渐从《巴黎协定》中抽身的第一步。此举并不令人吃惊,但对于防范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全球举措及已在奋力应对极端天气的贫穷国家而言,这一做法可谓具有毁灭性影响。
澳大利亚人非常清楚中澳关系帮助澳大利亚经济连续25年远离衰退。中澳关系发展越深,澳大利亚就越难以选择美国而放弃中国。如果中国政府足够明智就永远不要迫使澳大利亚陷入必须做出选择的境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将发挥自身力量,自行作出选择。
印度迄今的战略是要么忽视“一带一路”的宏大规模,要么怨恨巴基斯坦参与其中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这种背景下,新德里的做法就更讲不通。中国显然欲填补美国孤立主义在亚洲造成的空缺,在美分身乏术之际,“一带一路”将成增进中国影响力的工具。
显示 32137 条中的 26281 到 26300 条结果
上海举行第八届进博会“进博专线”发车仪式
第47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开幕
“洋中医”中国求学记
2025赤水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