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与金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合作组织一样,都证明了曾被视为贫穷落后国家的实力和信心在不断增强,反映了全球经济和外交力量平衡在加速变化。
印度能否成为中国替代品仍不得而知。更重要的是,完全“脱钩”是不现实的,因为印度超过一半的资本和中间产品是从中国进口的,对价格敏感的印度消费者仍将需要价优质高的中国产品。
有理由认为,中国似乎比美国更有可能提供较多的气候融资。
为了制造更好的电池,研究人员在元素周期表上开辟一条道路。然而,在过去四十年里,锂打败所有竞争者,重量轻,反应性强,是理想的阴极元件。锂离子阴极如此有效,以至于希望制造更好、更强大电池的科学家们将注意力转向其他长期被忽视的电池成分。这些努力正开始取得成效。
美国贝恩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与第一批走向全球的亚洲企业相比,中国品牌出海有一个主要优势:庞大的华人群体。
中国在三个层面主导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清洁能源生产和低碳技术部署、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动汽车的生产。
新冠疫情暴露出健康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无法公平地获得疫苗、治疗和诊断等医疗对策。
大疆正在迅速扩大其农业无人机业务,以迎合中国本土市场的年轻农民,5年来销量增长了15倍,累计达到30万架左右。
虽然美国在医学研究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美两国之间的差距似乎正在缩小。这表明中国正在成为塑造全球医疗保健未来的强大参与者。
韩国贸易协会日前对在华工作的30名韩国企业家进行深入采访,其报告草案中得出“除了半导体领域,中国已赶超或超越了韩国”的结论。
对过去几十年全球贸易的正确描述应该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与富裕国家之间的贸易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但它们同中国的贸易,以及发展中国家彼此之间的贸易也显著增加。
根据贸易数据和经济分析人士的说法,随着印度加大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板和药品等的生产,印度经济本身也变得更加依赖中国的进口,尤其是这些产品的零部件。
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跨界合作和思想交流。美国和中国的科学优势互补。
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非洲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利润丰厚的潜在市场。由于非洲市场人口激增供不应求,中国企业面临向非洲拓展的巨大机遇,特别是考虑到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开辟了在非洲发展跨境价值链的可能性。
对东盟而言,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利于加强区域供应链互联互通,有助于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
新的核聚变企业在中国各地纷纷成立,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美国。
源自日本的轻型、可弯曲钙钛矿光伏电池的投资热潮已在中国掀起。作为下一代光伏电池的首选,至少有6家中国新兴企业计划建设工厂。中国各厂商将迅速构建量产体制,力争在新市场获得主导权。
中国企业在显示技术方面的能力可能会外溢到半导体领域,因为这两种技术之间的工艺相似性接近70%。
近年来,东南亚学生赴华留学人数增加,同时中国大学在东南亚设立分校的现象增多,这种合作反映了中国在增加学生入学人数、多元化资金来源及提升区域形象等目标。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战略经历了一次从追求增长最大化到以创新为主导的重大转型。作为计划在2030年成为中高收入国家、2050年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柬埔寨,可以从中国的创新模式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显示 31733 条中的 1261 到 1280 条结果
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铁路口岸累计通行量突破30000列
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
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开幕
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